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学者对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中国的估算数值。

1550—1645年中国的白银进口(所有数字单位为吨)

数据来源来自日本来自美洲(太平洋)来自美洲(大西洋)总计
梁方仲(1939)27959483743
山村和神木(1983)7350—945013208670—10780
庄国土(1995)6527225010139800
李隆生(2005)6375468811250
万志英(2013)3634—3825248112307345—7536

大约有一半的白银来自日本,其余的源自秘鲁和墨西哥。欧洲和日本商人从白银贸易中赚取的可观利润,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中国的工业产值也因此被进一步推升。

——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只是一个具有为政府融资功能的私人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行加盖图章的纸币用于其对财政部的支付,后来,逐渐地发行了普通的银行券,即附有持票人条款的、为数量不一的存款发行的本票,以及为了给私人和政府贴现和贷款提供经费而发行的、相似的、其金额为按四舍五入去尾的纸币。在英格兰银行的特许状重续时,其发行权被更明确地界定为发行银行券的权利,英格兰银行被宣布为唯一的具有发行权的股份制银行。纸币发行权的垄断是银行竞争力的一张王牌。因为英格兰银行纸币总是在完全可兑换性的基础上发行,这也就导致公众对新体系抱有了极大信心。英格兰银行通过其在伦敦独一无二的地位、增长的声望及其与财政的特殊关系,确保了其纸币支配了伦敦市场。

——摘编自马建华《中西方早期金融发展路径之比较》

材料三   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国内市场,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因此与15世纪相比,白银收入的实际价值也是下降的

明朝中国的粮食与货币收入

1435—14491612
粮食税(石)2687115228369247
以白银计粮食税收入(两)617178318069584
以白银计纺织品收入(两)239385370002
以白银计纸币收入(两)4379
白银收入(两)24300004000000
以白银计全部收入(两)939155222439586
白银收入占比25.917.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对明朝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货币流通相较于明代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挽救明朝的统治。
2020-03-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