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5 道试题
1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
2019-01-30更新 | 3422次组卷 | 46卷引用:专题06 城市与近代城市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材料一   下图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


——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贝克特认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对立面,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仅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查,如果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

——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


(1)材料一作为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史料,有何不足之处?
(2)材料二、三研究世界历史视角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
(3)考虑19世纪的历史,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3 . 1873年英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澳大利亚、爪哇、巴西、中国和日本都遭到了打击,纽约股票行情的剧变,转眼便波及斯德哥尔摩、敖德萨、新加坡等地。商品积压、市场紧缩竟像瘟疫般漂洋过海传播到最遥远的城市和农村。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主要侵略方式B.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态势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遭到了冲击D.西方殖民国家加紧对殖民地扩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28年,美国开始修筑首条铁路;1829年,美国自主设计的火车头“查尔斯好友号”获得成功;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修筑铁路的高潮;1860年,美国铁路长度达到30626英里,已超过英国而居世界首位。这一时期美国的铁路交通建设(     
A.引领人类开始进入铁路时代B.实现了国内生产方式的统一
C.适应了机器大工业发展要求D.巩固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023-06-14更新 | 460次组卷 | 8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10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发展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
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
2022-09-15更新 | 992次组卷 | 9卷引用:第28练近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多样性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6 .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019-01-30更新 | 2948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乌鲁木齐第三十中学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7 .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D.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2022-05-27更新 | 900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8 .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2019-01-30更新 | 2436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9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413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10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设置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等机构。议会职能也从政治方面转向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并设置了特别委员会。到19世纪下半叶,特别委员会的活动范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英国国家治理改革的动因是(     
A.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B.议会改革运动的发展
C.早期工人运动的压力D.“城市病”的日益严重
2023-01-28更新 | 417次组卷 | 8卷引用:核心素养01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