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19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伦敦讲习所在一份报告中阐明其教育宗旨:只靠对手指的灵巧训练来发展其技能,而对机械操作原理的教育置之不理,将会使人陷入贫困。其对机械操作的关注折射出当时英国(     
A.启蒙运动的深入B.《人权宣言》颁布C.工厂制度的确立D.手工工场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面两幅图所含信息,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图1国际间采用金属的造船业的比重变化          图2全世界轮船吨位的变化
A.英国垄断了全球运输业B.欧美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C.全球市场联系得到加强D.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
3 .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到1792年去世之前,他陆续开办了6家工厂,被誉为工厂制度之父。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英格兰纺纱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表明英国当时(     
A.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B.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D.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
2024-02-11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67年,英国航海家德雷克第一次探险航行,横越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1569年,第二次探险航行,从加勒比海再往前到达中美洲;1577年,第三次探险航行,抵达南美洲东海岸。

新航路开辟以来,在海外探险和殖民掠夺的推动下,近代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推动因素,这些因素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存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指出一条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并加以阐释。(要求:体现“发展动力”,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2-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息是历代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事关重大。宋代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上,除章奏、面奏等历代类似的制度外,还有其独特之处。群臣面对、臣僚章奏、经筵议论乃至士民上书都是君主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同时政府以行政、监察系统为主,财政、司法等专门机构为辅,建立起多层多途错落纵横的政绩考察途径来丰富信息搜集渠道。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强调时效,情报的最终汇聚点,是君主所在的“御前”。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

材料二   庚子之前,清朝电报建设已初具规模。遇有紧急事件,朝廷与各省之间常通过电旨、电奏的形式沟通政情,京中对外电报线路逐渐形成东线、西线、京恰线三条。电奏与奏折相比,体例相对简洁,仅申述事实,少了繁复的礼节性饰文;由总署电局译出后,径交军机“进呈御览”,枢臣率先得观电奏。这一新型通讯方式变得日益普遍,原先双线运转的、上传下达的信息路线,一变而为多线并存的信息网络。

——摘编自郑泽民《“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信息搜集和处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美国资产超过百万的富翁不足20个,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期,原有财富分配格局被打破,1892年《纽约论坛报》上列的百万富翁就达到4047位。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制度设计存在缺陷B.霸主地位日趋巩固
C.阶级矛盾濒于激化D.金融贸易领先世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的社会财富出现普遍增长,无论是上层、中层还是下层的收入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新兴的中等阶层不仅人数众多,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别于上层社会。与上层盲目追求奢侈消费和炫耀式消费不同,中产阶层更喜欢新商品,更注重舒适、便利和品位。这使得中等阶层取代上层,成为消费的主力。与此同时,原来由上层专享的咖啡、茶叶等奢侈品的价格大大下降,逐渐成为全民共享的普通消费品。据估计,英国男性识字率由16世纪的20%增至18世纪的60%,女性识字率也有所提高。歌谣集、近代小说逐渐兴起,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阅读书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材料二   18世纪,一个新型的消费社会在英国逐渐形成。伴随着消费社会形成的是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为了“迎合购买者的自命不凡”,供应商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改进技术以推陈出新。咖啡馆、酒吧、图书馆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在咖啡馆,等级和出身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座位向所有人平等开放,“每个角落都是自由的”。与英国人消费同步发展的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的冲突、压榨和战争。美洲的种植园专门服务于英国的消费者,为了维持种植园的生产,英国人的奴隶贩子运来了黑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英国社会消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新型的消费社会”形成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览会,亦称展览会,是十八世纪前后兴起的一种大型人类聚集活动。它集展示、贸易、科技、文化、娱乐等元素为一体,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崭新的形式。

材料一   185151日,万国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那晚,女王这样写道:我去了机器展厅,在那呆了两个钟头,多么有趣的参观,让人大开眼界。从前手工制作需要花费几个月,如今用精美无比的机器,一会儿就能完成。我们看了欧德哈姆发明的织布机……维特华兹先生发明的刨铁机和削铁机,削铁机能轻松把铁片削成半英寸厚的铁片,好像铁块和面包一样软!

——《维多利亚女王日记》

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区所展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宫灯、花伞、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

——马敏《中国博览会通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材料二   直到二十世纪初,在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背景下,国内的博览会事业才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以为比较改良之张本”。稍后,各省会和通商大埠均有仿行,或辟专馆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或借鉴欧美,特别是日本的经验,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将中国博览会事业推向了一个高峰。

——马敏《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三   2023115日至11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和世界进入“进博时间”。自2018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六年来,进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参展企业越来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开放举措更加有力,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预期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摘编自苏丽锋《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参展物品的差异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出现博览会事业高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从参与到主办博览会历程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1841年第一条从伦敦开往布莱顿的火车正式运行,到达布莱顿只需要两个小时。
1853年霍乱第三次出现在英国各地,包括伦敦。
1863年伦敦地铁正式运行。
1865年伦敦的下水道工程初步完工,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成就,甚至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
有学者认为“一座伦敦城,半部英国史。”参考表格内容,提取关联信息,自拟题目,结合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