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材料一中,马克思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哪些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欧洲殖民侵略“双重的使命”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4 . 【陆权与海权】

材料一: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包括海上军事、经济力量等一切可以增强海上力量或者是海洋控制权的东西,足以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他还强调,建立海权需要有一定的地理条件,比如该国是否拥有海岸线、良港等,同时也需要人口、资金等大量资源,因此从古至今都必须是国家行为,岛国英国比法国更加坚定地向海洋发展,才拥有了海权乃至世界霸权。海权论的问世使建设世界一流常备海军的观点在美国占了上风。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海军部副部长后,很快制订了一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的方案,并开始谋划洲际运河的开凿。到20世纪初,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

——吴献东《海空天5000年:大国文明与力量简史》

材料二:1904年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的主张;他提出:“谁控制了心脏地带(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谁就控制了世界岛(指欧亚大陆),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海军力量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使海洋国家称霸世界,但随着交通技术变革,这种机动性的优势在19世纪不复存在。他警示英国必须提防陆权国家的兴起带来的挑战。

——周桂银《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汉提出海权论的历史依据。并结合史实说明“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陆权论出台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海权论和陆权论内在的共通之处。
2024-06-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西、葡两国屠杀美洲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亚非拉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逐渐改变和控制亚非拉的经济命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李静《非洲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形成》

材料二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谴责其他国家的殖民行为,却将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但很少用“世界殖民体系”这一名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 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间清欢》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 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

——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19606月,比属刚果宣布独立。几天后发生兵变,骚乱向全国蔓延。比利时趁机入侵,还扶持矿产丰富的加丹加省“独立”。刚果政府请求联合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支持联合国派出部队取代比利时军队,试图“以相对较小的代价防止混乱与共产主义”。苏联援助了飞机、卡车等装备,以及捷克军事顾问。两国各自扶植政治势力,刚果局势复杂化。苏加诺和纳赛尔等亚非国家领导人努力为刚果国内政治和解奔走。1961年,安理会通过关于使用武力制止刚果内战的决议,这是“联合国部队中80%以上是非洲人或亚洲人影响大量增长的结果”。1963年,在联合国部队的压力下,加丹加省放弃“独立”,刚果实现统一、比利时殖民主义势力被驱逐。这场危机在经过多次反复的冲突、对抗后终于结束,但刚果内部政局依然动荡不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刚果危机中各种国际力量作用的理解。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6年,迪亚斯上台,作为一个经济上的自由主义者,他向外国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农、矿等初级产品出口,从发达国家进口制成品,发展出口经济。这是一种依附性的增长模式,依赖一两种出口产品的经济严重受制于外国市场和资本……1910年资产阶级革命后墨西哥开始探索自主性的发展道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成为促使墨西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进一步推动了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墨西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墨西哥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进口替代战略本身的局限愈加显著。

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爆发后,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墨西哥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率降低到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外贸逆差扩大,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大幅度上升。从1982年开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压力和指导下,墨西哥被迫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1986年9月,墨西哥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降低或取消关税壁垒,促进出口。1992年,墨西哥和美国、加拿大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行,使墨西哥几乎完全放弃了长期以来推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转向一种新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墨西哥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和增长之路。

——摘编自董经胜《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实施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墨西哥是如何应对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并谈谈墨西哥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2024-05-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对此,利文斯顿表示:“奴隶贸易把商人推入的地区,基督教的爱,难道就不能把传教士带到那里!”在18531873年间,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戡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

《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出版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巨大名声。一位记者对其评价道:“欧洲一直听说南部非洲是燃烧的孤独、荒凉、贫瘠、被毒风加热、有蛇出没,只有少数分散的部落和不可测量的野蛮人漫游……但是利文斯顿博士发现自己在一个高地国家,到处都是果树,有丰富的树荫,由完美的河流网络浇灌。”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努力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

——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为何会引发英国社会广泛的关注,并谈谈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
10 . 拉丁美洲五百年

材料一   数千年来的孤立隔绝使印第安人在军事上与在生理上一样不堪一击。1500年时美洲印第安人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的西欧人和公元前3500年的中东人的技术水平……他们只有石质、木质及骨质工具,还不能熔炼矿石,因此也就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刀剑和火器。起初,美洲印第安人被西班牙人的火器发出的声响和射杀效果,吓得魂不附体。那些冲锋陷阵的骑兵,也令他们胆战心惊,以为人和马是合为一体的可怕动物。

材料二   

   

材料三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年~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程度、性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

材料四   在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看来,全球化目前所带来或加剧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本身……卡斯特罗为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然而,乘客们旅行的条件是极其不平等的。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内有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可进入全球通信网的设备;他们有丰盛而营养均衡的食品,饮用干净水,享受先进的医疗,并能受教育……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他们挨饿、患病、绝望了……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拉丁美洲政治形势的变化。
(3)依据材料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菲德尔卡斯特罗观点的认识。
2023-07-28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