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大势

在这一阶役(17501914年),发生在北美英属殖民地13个州的第一次革命,受到了启蒙运动中自由和平等思想的滋养,这些思想随着贸易物资和移民从欧洲来到了美洲。从这里,美洲革命的成功又启迪了法国思想家。美洲革命和法国革命的成功接下来又激发了海地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打碎了那里的殖民锁链。与此同时,革命开始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认同,并且这种民族国家的认同迅速传遍全世界。到19世纪,工业化带来的新技术(包括铁路、蒸汽船和电报)使得思想、贸易物资和人们能够来到更远的地方,穿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的距离。随着西欧的新兴国家、北美、俄国和日本开启了各自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的全球影响加强了。这些强国接着将工业技术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一块大陆。工业强国(特别是欧洲人和他们在北美的后裔)凭借技术优势征服和占领了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广大地域。因此,在20世纪之初,主要的工业强国已经把世界划分成了大帝国,贸易、资源开发和移民的网络联系了每一个帝国。

工业和帝国锻造出来的全球联系网络并没有哺育出和谐。恰恰相反,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民族主义刺激了对自然资源、战略要地和国际地位的激烈竞争。而且,工业强国和帝国列强逐渐以种族优势为自己对世界的占领进行辩护,在所有被征服和被压迫的民族中间制造了不和谐。这种不和谐,与列强之间的纠纷结合起来,造成了激烈的冲突,使得20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暴力的时代。

——摘编自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结合所学,任选材料中的三个视角进行解读。
2024·陕西西安·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随着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群岛,其国内也出现了“帝国主义”和“反帝主义”的激烈争论。“帝国主义”一方大多不接受“帝国”或“帝国主义”的称谓,而将其政策定义为“扩张”,如时任美国总统共和党人西奥多·罗斯福就很少使用“帝国主义”一词,也从未承认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帝国主义”的。然而,他却频繁使用“扩张”一词,并撰文大谈“扩张与和平”的关系。罗斯福说道:“每一次扩张所以发生,是因为其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当一个伟大的民族害怕扩张,不再进行扩张时,那是因为这个民族已不再是个优异的民族。”他还说道,“文明的每一次扩张都带来和平。换言之,每一个文明大国的扩张都意味着法律、秩序和正义的胜利”。他宣称倘若“文明”国家放弃扩张,便会让“野蛮”国家得利,进而危害世界和平,将美国的“扩张”美化为“文明的扩张”。

——摘编自刘义勇《美国外交中的“扩张”与“帝国主义”话语(1898-1914)》

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05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2)(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3·江苏扬州·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81-1912年欧洲在亚洲和非洲征服与夺取权力的全部进程,都是基于同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说辞:富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强者权利说’,即所谓当地人没有能力对自身实行有序管理,以及在与欧洲对手的竞争中维护本国利益。”据此可以判断(       
A.强权政治推动殖民扩张B.弱肉强食成为国际共识
C.欧洲国家协调侵略步伐D.亚非地区缺乏自治能力
2023-05-29更新 | 644次组卷 | 1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2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殖民侵略与工业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前,如果想征服热带非洲和亚洲,无论从生命还是资源的耗费来说,都无疑是巨大的。在持续了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时期,西非曾被人们称作“白人的坟墓”。19世纪60年代,海底电缆铺设成功,电报机为统治遥远的殖民帝国提供了很大帮助。蒸汽机船,无论是远洋船还是内河船,都大幅削减了通信和交通成本,在帮助欧洲人渗透至亚非内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膛装填的来福枪已经十分常见,不久之后,连发枪和机关枪也加入了它的行列。很多场与非洲和亚洲人的战斗简直就是屠杀。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材料三在政治上,非洲各国原有的部落组织、酋长制度陷于崩溃边缘,从欧洲引进了西方的司法和管理体制。在经济上,非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商品的输入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形态,形成了经济畸形发展的单一制或矿产制。在欧洲人和非洲人开办的工厂和企业里,出现了一批雇佣工人。在文化上,宗主国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形成了所谓英语国家、法语国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列表比较欧洲殖民国家早期入侵非洲与19世纪中期以后侵略非洲活动的不同。(要求:在给定的答题框中列表比较,表格设计合理,角度清晰,内容准确,表达精炼。)
(2)谈谈你对工业文明的认识。
2023-05-10更新 | 41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江苏徐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国界线国家与国家之间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部分的界限或人为划分的界线。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见如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殖民色彩比较明显                 ②促进了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
③利于各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④埋下了地区冲突的隐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22更新 | 561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非洲:沉沦与抗争

材料一   欧洲人在非洲沿岸长期活动,但他们对内陆知之甚少。从18世纪后期起,多国探险家先后探索了尼罗河、尼日尔河等河流的走向。英国探险家布鲁斯在其著作中首次披露了埃塞俄比亚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各方面的情况。布拉柴和斯坦利分别受法国和比利时政府所派,在刚果河流域活动,为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1884年,柏林会议承认了比利时国王在刚果的统治权。

材料二   1960年6月,比属刚果宣布独立。几天后发生兵变,骚乱向全国蔓延。比利时趁机入侵,还扶持矿产丰富的加丹加省“独立”。刚果政府请求联合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支持联合国派出部队取代比利时军队,试图“以相对较小的代价防止混乱与共产主义”。苏联援助了飞机、卡车等装备,以及捷克军事顾问。两国各自扶植政治势力,刚果局势复杂化。苏加诺和纳赛尔等亚非国家领导人努力为刚果国内政治和解奔走。1961年,安理会通过关于使用武力制止刚果内战的决议,这是“联合国部队中80%以上是非洲人或亚洲人影响大量增长的结果”。1963年,在联合国部队的压力下,加丹加省放弃“独立”,刚果实现统一,比利时殖民主义势力被驱逐。这场危机在经过多次反复的冲突、对抗后终于结束,但刚果内部政局依然动荡不安。


(1)阅读材料一,分析欧洲人对非洲内陆探险活动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刚果危机中各种国际力量的作用。
2023-03-31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3·福建·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415-1876年,欧洲殖民国家强占非洲领土约320万平方公里,约为非洲大陆的10.6%;1876年后,欧洲殖民列强对非洲展开了疯狂瓜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表面上还维持独立外,其余地区全部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这种变化(     
A.导致非洲人口大量迁移美洲B.是欧洲列强竞争加剧的结果
C.体现了欧洲侵略性质的变化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8 . 短暂的美西战争预示着新的力量在参与建立新的秩序。这一时期的剧烈变动,用法国政治家的话来说,“要保持为一个大国或变为——个大国,你就必须殖民”,或者用英国首相的话来说,殖民扩张是“一个国家活力的正常、必要、不可避免和明白无误的象征”。上述看法反映出(     
A.美西战争引发欧洲局势的紧张动荡B.英法成为争夺殖民地的主要竞争者
C.西方大国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D.维也纳体系取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023-01-08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印度支那之争

“印度支那”一词源于音译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

16世纪初葡荷英法等国,相继到达缅甸等地,组织公司,要求通商。18世纪晚期英国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随即占领了槟榔屿、马六甲。19世纪早期占领新加坡,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最终抢占缅甸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

英法七年战争后,法国在此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63年抢占柬埔寨为保护国,中法战争后得到越南,逼迫泰国于1893年承认老挝为法国的保护国,取得了和英国人在西线相当的成果。至此,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被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将“支那”由中性词变为贬义,不只简单为了侮辱中国,政治上也带有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的不可明示的追求。国民政府推动使用“中南半岛”一词来指代这一地区。但随后印度支那战争——1946年至1954年越老柬的抗法战争和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



1815-1914年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情况示意图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印度支那”形成的历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2-08-16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70年代,英国为获得在本土和殖民地建设铁路所需的枕木,在印度伐木的速度超过其自然恢复的速度。1878年英国殖民当局通过的《印度森林法》提出了可持续使用林业资源的理念。对此较为全面的评价是(       
A.工业时代的发展只能建立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B.英国为推动本国工业化和加强殖民统治而掠夺印度资源
C.英国意在将先进环保理念引入印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D.英国掠夺式开采印度森林资源,同时又带来先进的理念
2022-05-09更新 | 2062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