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19世纪50年代后,印度开始受英国政府直接管辖,除宣布印度为英国女王直属领地外,1861年《印度参事会法》还允许印度人进入各级立法参事会,参与当地的政治事务,不过代表英国女王总领印度事务的总督仍有权否定立法。这一措施旨在(     
A.保障印度人民的民主参政权利B.树立英国全球帝国权威
C.透过代议制机构稳定政治秩序D.消弭印度暴力革命势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85年柏林会议后,英法德等国家纷纷让在非洲当地活动的商人、探险家担任“专员”或领事,利用各种手段与非洲人的酋长或国王签订协议,以示“有效”占领。这可以用来说明,柏林会议(       
A.标志着殖民体系形成B.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
C.使欧洲列强矛盾激化D.引发资本输出的盛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瓜分非洲的浪潮掀起后,各种力量的碰撞日趋频繁和激烈,为了平衡利益和避免得不偿失的冲突,相关国家坐到了一起。1884年,14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集会。在非洲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相关欧洲国家把一片片的非洲土地当作博弈的筹码。而实际上,欧洲国家在会议桌上拿来推去的这些土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它们还弄不清楚情况也并没有实际占领。于是,柏林会议提出了一条被称作“有效占领”的原则,要求声称对某片土地有所有权的国家应对这片土地有实质性的占有和控制。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包括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在内的各路人士进入大大小小的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通过利诱、威逼、欺骗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方式去求取协议。

——摘编自刘伟才《柏林会议与瓜分非洲》

材料二   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的年代中,除了冰冻的极地以外,全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从此以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德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了……但结果却是德国最终将其全部殖民地让给主要的协约国家及其伙伴,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化解,不可避免地又要发生一次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战争。

——【法】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柏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柏林会议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列强“重新瓜分土地”所引发的国际问题。
4 . 在下面这幅漫画中,德国正将“战果”装进自己的袋子,俄国则将手伸向亚洲,而英国以静制动,仔细观察,为捍卫英国的利益随时准备出手。该漫画

A.揭示了殖民体系注定将走向崩溃B.反映了“有效占领”原则遭到破坏
C.体现了列强瓜分世界的激烈竞争D.释放了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信号
2024-05-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95年,法国政府成立东方语言专院,以研究亚非拉三洲的文明,包括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等。19世纪末,在专业研究机构的协助下,法国政府出版了大量介绍东南亚的书籍,其中《安南书目》涵盖了当地的人文历史及地理地图等内容。法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A.旨在拓宽法国人认识世界的视野B.推动了落后地区民族文化复兴
C.意在为法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便利D.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2024-05-17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金桥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列强在非洲直接侵占的地区仅占非洲大陆总面积的3%,且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的各个岛屿及其沿海地带。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非洲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列强相互勾结瓜分非洲
C.列强意在建立海上交通的中途站D.非洲炎热的气候和热带病的肆虐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众多知名人士组建“反帝主义联盟”,抗议美国政府吞并菲律宾的计划。同时,耶鲁大学社会学家萨姆纳将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称为“理性扩张”;1899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吉丁斯称美国侵占菲律宾是在“延续领土扩张传统”;1904年,法学家约翰·比奇要求美国实行“符合宪政的扩张”。上述言论说明美国社会(       
A.反思建国后殖民掠夺历程B.构建新的对外扩张话语体系
C.用商业发展取代领土扩张D.尝试推动菲律宾近代化进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帝国权利意识源于法国早期作为一个殖民强国身份的记忆。尽管拿破仑的失败损害了法国的扩张主义政治,但重新点燃了帝国的扩张野心和荣誉感。许多自由主义者转而相信法国应当在世界大国占据恰当的位置。“文明使命论”为法兰西帝国的海外殖民事业蒙上一层道德想象和理论基础。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言:“我们来到这片古老的罗马土地,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军队灌输野蛮,而是为了给整个民族灌输文明;我们来到非洲不是为了带回非洲,而是为了把欧洲带到那里”。

——摘编自刘文明《自我、他者与欧洲“文明”观念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以后,将非洲人从“贵族暴政”中解放出来,奴隶的废除成为第三共和国在西非重新进行殖民扩展的重要理由。随着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扩张加剧,现代化的道路、诊所、学校、农业等建设被打上“文明使命”的新愿景。欧洲的殖民统治也借此加以合法化。随着殖民教育事业和精英主义政策的开展,法国在西非和北非的殖民统治逐步稳定下来。20世纪,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迅速瓦解了法国的殖民体系,迫使殖民者调整殖民宗主国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重塑一种全新的殖民形式。

——摘编自张玉友等《法国“文明使命”的话语霸权及其历史陷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文明使命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宣扬“文明使命论”带来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1885年的一幅漫画《呼吁》,黑人手中文件上写着“柏林协议”,下面写着“以全能的上帝的名义,保护土著种族的领土权利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漫画作者认为,该协议体现了(     

A.列强在非洲矛盾的缓和B.西方殖民者的伪善面貌
C.西方对黑奴问题的反思D.此时三角奴隶贸易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