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9年,法国人投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此后,英国通过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从而实现了对运河的控制。据统计,在运河通航的第一年,通过运河的489条船中,有英国船324条,占总数的66%,通过运河的货物吨位43.7万吨,英国货物达29.1万吨,占总数的66%。此外,英国借助苏伊士运河股票还获得了干预埃及事务的权力,进而于1882年占领了埃及。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风起云涌,埃及国内反对英殖民统治的浪潮不断高涨。1952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567月,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但英法的军事冒险在美苏的联合施压下以失败告终,英国从全球战略中撤退和收缩,将战略重点移至欧洲大陆。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60年代英国力图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2024-04-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2024·福建·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到底要不要殖民,法国议会中形成了支持殖民与反对殖民的两个针锋相对的派别,他们在1885年针对殖民问题,就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辩论,殖民派代表费里为殖民政策辩护道:“先生们,事实上,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具有某种权利。……我再重复一遍: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拥有一种权利,这是因为他们对低级种族负有一种义务——文明开化的义务。而今,我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去履行这项属于文明的高级义务。”最终,殖民派取得了胜利,法国向着殖民扩张的道路大步迈进。

——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从1885年关于殖民问题的议会辩论谈起》

材料二   



(1)除了材料一中的观点之外,你认为殖民派还会从哪些方面论证殖民扩张的必要性。
(2)在材料二图中,用斜线“///////”标识出法国殖民地的主要区域。
2024-03-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政治”视角下的殖民主义

1502年,意大利北部的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德斯特花费重金请里斯本的制图师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了南美洲东海岸以西一直到东亚和东南半岛的广大地域。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坎迪诺图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反映这条边界线的地图。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木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到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纯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近代欧洲地图作品力图告诉我们什么?结合背景加以说明。
(2)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作用并加以评析。
2024-03-07更新 | 37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提取材料二中有关非洲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达成文)
2024-02-0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时间源头国家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25英国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英国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美国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73奥地利维也纳债权危机首先波及美国,然后引发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持续5年之久。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82美国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890德国从德国交易所危机开始,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也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
1900俄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竞争,垄断组织迅速发展。
1907美国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中东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
80年
拉美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97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美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 ”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殖民时期古巴蔗糖产量情况表

年份产量(单位:万吨)年份产量(单位:万吨)
17760.56185029.4952
18193.8548185953.6
184016.1248186872.025

——摘编自陈路星《浅述18—20世纪古巴糖业的发展与萧条》

材料二   1898年古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实现了“没有主权的独立”。20世纪前20年古巴蔗糖业迅猛发展,蔗糖出口一度占古巴出口总值的80%以上,而且大部分蔗糖出口到美国,可以说蔗糖业俨然成为古巴的生命线。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未有所改善,相反“促成了普遍的贫困”。此外美国几家糖业公司不仅拥有众多糖厂,而且控制了古巴可耕地的70%。相反,古巴一些中小糖业主尤其是小糖厂相继破产,有的沦为其附庸。以至于有学者指出蔗糖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使古巴成为现代化国家,而是将古巴变成“假发展”国家。

——摘编自林震《1959年革命前古巴蔗糖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蔗糖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巴被视为“假发展”国家的原因。
2024-0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元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利文斯顿探险非洲】

材料一   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令人瞩目。下表是利文斯顿探险非洲的相关概况。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1841-1856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传教活动。利文斯顿决心开拓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期间,他开辟了从非洲东、西海岸进入内陆的道路。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获得巨大名声。
第二次1858-1864英国政府组织了由利文斯顿本人领导的,包括海军军官、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成员在内的探险队伍,并规定其任务是“扩大已经获得的有关东非和中非的地理、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知识”。但因利文斯顿无情批评葡萄牙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言行,英政府为维持与葡萄牙的结盟关系,中断探险活动。
第三次1866-1873利文斯顿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目标掩藏了他的真实目的,再次探险。最终,利文斯顿没有勘测出准确的尼罗河源头,但利用交给记者的信件与日记说服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东非奴隶贸易。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利文斯顿探险活动的特点》、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9世纪末,英属中非第一任专员哈里·约翰斯顿曾肯定利文斯顿是“自己在该地区的政治管理的前身”,是开创非洲新时代的“先驱”。而自20世纪中叶开始,利文斯顿的形象不再总是充溢着圣人光环。比如传记作者蒂姆·耶尔认为利文斯顿显然是“帝国主义最早的先知和倡导者之一”,学者波特更是认为利文斯顿表露的观点包括以某种方式预测“非洲分治”,是帝国主义的先行者。

—摘编自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引起19世纪英国广泛关注的社会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利文斯顿认识的变化。
2024-01-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欧洲爆发严重“棉荒”,当时欧洲列强试图寻找能够替代美国的原棉供应地,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洲,在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推广面向出口的棉花生产。1921年,英国帝国棉花种植公司与殖民部和殖民地政府合作,在热带殖民地开展棉花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英国棉花种植协会集中关注尼日利亚、埃及、乌干达、苏丹、尼亚萨兰、坦噶尼喀和南非。作为私营机构,英国棉花种植协会需要借助殖民地政府来推广棉花种植。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1902年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开始在乌干达推广棉花种植,到1905年逐渐扩展到布尼奥罗、布索加和安科莱地区。乌干达的原棉出口从1908—1909年的725吨,增至1928年的27697吨。尼日利亚的棉产量虽未达到英国棉花种植协会的预期,但到1926年也出口了5万包。

——据李鹏涛《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棉花种植推广活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棉花种植推广活动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