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整理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欧洲在经济领域内出现的两场革命的名称。

材料二


(2)写出材料二图示中A处相应事件的名称,并据图简析英国工业革命能较早启动并获得成功的条件。

材料三   1870-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表

1870-1900年1870-1913年1870-1910年1900年1900年
工业总产量贸易总额铁路线长度船舶总吨位石油总产量钢总产量
增长2.2倍增长3倍增长4倍增长1倍增加到2000万吨增加到2830万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改编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指出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并从条件和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两个角度对这一表现加以简要评析。
2024-04-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9年,法国人投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此后,英国通过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从而实现了对运河的控制。据统计,在运河通航的第一年,通过运河的489条船中,有英国船324条,占总数的66%,通过运河的货物吨位43.7万吨,英国货物达29.1万吨,占总数的66%。此外,英国借助苏伊士运河股票还获得了干预埃及事务的权力,进而于1882年占领了埃及。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风起云涌,埃及国内反对英殖民统治的浪潮不断高涨。1952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567月,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但英法的军事冒险在美苏的联合施压下以失败告终,英国从全球战略中撤退和收缩,将战略重点移至欧洲大陆。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60年代英国力图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殖民掠夺在资本主义破晓中出现的时候,印度的中世纪史尚未终结。”马克思曾经断言道,“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因为当时印度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分裂和国家政权对社会相对弱小的控制能力。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也在印度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来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面对地处东西方要冲的印度,英国殖民者从东印度公司开始,到英国女王直接管理,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印度实际上是英国议会直接控制和统治。

——摘编自陆梅《从印度的变迁看英国殖民统治的双重历史使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谋求霸权历来是军事扩张、经济掠夺、意识形态渗透“三位一体”。相比于武力征服和经济控制,意识形态渗透隐蔽且威力强大。对亚非拉国家的思想渗透就是着眼于控制、摧毁非西方的价值观和灵魂,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摧毁、颠覆乃至替代对象国的信仰体系、价值标准和文化自信,使后者按照西方的意志和利益思考和行事。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度无法逃脱被英国征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输出和文化渗透的危害。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政治”视角下的殖民主义

1502年,意大利北部的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德斯特花费重金请里斯本的制图师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了南美洲东海岸以西一直到东亚和东南半岛的广大地域。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坎迪诺图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反映这条边界线的地图。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木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到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纯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近代欧洲地图作品力图告诉我们什么?结合背景加以说明。
(2)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作用并加以评析。
2024-03-07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发展与霸权兴衰历史上的霸权兴衰和更替的问题永远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共出现过四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政治长周期,它们分别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霸权时代、荷兰霸权时期、英国霸权时期和美国霸权时期。在每个周期内,以经济实力、制度安排与金融发展为主体的三角分析框架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乃至决定了霸权的兴衰与更替。


——据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霸权国家兴衰的新思考》


观察以上金融发展与霸权兴衰关系示意图,分别指出其所代表的霸权周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2024-03-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古巴蔗糖业的历史是一部世界市场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巴蔗糖业的发展历史(部分)

时间事件
1492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次年,将甘蔗带到美洲种植。
1510西班牙征服古巴,贩卖黑奴为甘蔗种植园提供劳动力。古巴蔗糖出现在欧洲市场,蔗糖业在古巴发展起来。
1797蔗糖业引进了第一台蒸汽机。
1820蔗糖业成为古巴的主要经济部门。
1837第一条由英美投资建造的铁路建成,铁路将蔗糖业生产中心与附近港口连接起来。
1860糖产量突破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被称为“世界糖碗”。
19021913原糖出口中不少于95%销往美国市场。
19041925美国资本的注入使糖产量从1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占世界年产量的1/5
1939全国有174家糖厂,其中66家属美国人所有,其产量占古巴糖总产量的55.07%;56家属于古巴人,其产量占总产量的22.42%。
1948糖产量为580万吨,占古巴出口总值的90%。糖的繁荣给古巴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但西班牙人、土生白人垄断古巴的蔗糖业,糖业工人的工资低下。
1959到古巴革命之前,美国资本掌握了古巴40%的蔗糖产业,美国银行的支行握有全部古巴银行存款的25%。

——摘编自陈路星《浅述18—20世纪古巴糖业的发展与萧条》等

材料二   蔗糖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使古巴成为现代化国家,而是将古巴变成“假发展”国家。通过被动参与世界经济体的运转,古巴收获最多的是风险和痛苦而不是独立、自由和繁荣。

——摘编自林震《1959年革命前古巴蔗糖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结合古巴蔗糖业历史,说明古巴蔗糖业的历史是一部“世界市场发展史”。
(2)作为历史观察者,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024-01-3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时间源头国家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25英国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英国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美国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73奥地利维也纳债权危机首先波及美国,然后引发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持续5年之久。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82美国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890德国从德国交易所危机开始,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也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
1900俄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竞争,垄断组织迅速发展。
1907美国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中东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
80年
拉美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97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美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 ”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殖民时期古巴蔗糖产量情况表

——摘编自赵长华《古巴糖业今昔》、陈路星《浅述18—20世纪古巴糖业的发展与萧条

材料二   1898年古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建立了共和国,1901年在美国占领军政府的主持下,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古巴宪法。1934年古美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降低食糖、甜酒、烟叶等34种古巴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降低了近500种美国工业品进入古巴的关税。1948年,糖产量为580万吨,占古巴出口总值的90%;而且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到1959年古巴革命之前,美国资本掌握了古巴40%的原糖、50%的公用铁路以及90%的电话和发电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未有所改善,相反“促成了普遍的贫困”……以至于有学者指出蔗糖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使古巴成为现代化国家,而是将古巴变成“假发展”国家。

——摘编自林震《1959年革命前古巴蔗糖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指出材料一中古巴蔗糖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简析古巴被视为“假发展”国家的原因。
9 . 【利文斯顿探险非洲】

材料一   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令人瞩目。下表是利文斯顿探险非洲的相关概况。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1841-1856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传教活动。利文斯顿决心开拓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期间,他开辟了从非洲东、西海岸进入内陆的道路。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获得巨大名声。
第二次1858-1864英国政府组织了由利文斯顿本人领导的,包括海军军官、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成员在内的探险队伍,并规定其任务是“扩大已经获得的有关东非和中非的地理、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的知识”。但因利文斯顿无情批评葡萄牙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言行,英政府为维持与葡萄牙的结盟关系,中断探险活动。
第三次1866-1873利文斯顿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目标掩藏了他的真实目的,再次探险。最终,利文斯顿没有勘测出准确的尼罗河源头,但利用交给记者的信件与日记说服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东非奴隶贸易。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利文斯顿探险活动的特点》、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9世纪末,英属中非第一任专员哈里·约翰斯顿曾肯定利文斯顿是“自己在该地区的政治管理的前身”,是开创非洲新时代的“先驱”。而自20世纪中叶开始,利文斯顿的形象不再总是充溢着圣人光环。比如传记作者蒂姆·耶尔认为利文斯顿显然是“帝国主义最早的先知和倡导者之一”,学者波特更是认为利文斯顿表露的观点包括以某种方式预测“非洲分治”,是帝国主义的先行者。

—摘编自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引起19世纪英国广泛关注的社会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人们对利文斯顿认识的变化。
2024-01-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在历史上经历了德、法、英的殖民统治,1960年独立。其首都雅温得先后经历德国、法国的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温得

雅温得本来是土著居民埃旺多族和巴内族聚居的村落。1889年,德国殖民者在此设立军事考察站——雅温得站。此后德国逐步在周边获取土地以建立种植园,雇佣当地劳工种植咖啡、可可等作物,并陆续建设了邮政和电报局、学校、教堂、医院、铁路公司和殖民者私宅。1909年,德属喀麦隆首都由布埃亚迁移至雅温得。

1916年,英法军队占领雅温得,德国殖民当局撤离,雅温得成为法属喀麦隆行政首都。随着同欧洲的交通联系增强,欧洲的工业产品在这里集散。欧洲贵本家开始在雅温得投资开设银行。雅温得经济产业逐渐发生变化,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木材加工厂、烟草工厂、农产品加工作坊等出现。

雅温得建成区逐步向外扩张。法国殖民者对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了布局,并实行了分区隔离的政策。沿铁路和主要道路布局有购物中心、交易市场等服务用地以及殖民者居住区,原住民禁止在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房屋,环绕中心城区分布着规模庞大的贫民窟和安置区。

下表雅温得1926—1962年人口统计情况

年份原住民数量(个)外国人数量(个)总计(个)
192655003655865
1933————6500
193985005809080
194515000231117311
195229451233231783
195333786300036786
195754343375558099
196288871309889969

喀麦隆主要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网(1950年)图


分析说明德法殖民统治在雅温得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