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业资本垄断阶段起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是由伦敦商人合股经营的一种临时性的组织。1600年12月3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那里领取了特许状,获得与好望角以东印度等东方国家进行贸易的特权,其他公司不得参与其间。1702年,东印度公司获得英国议会承认,成为拥有军舰和军队、以及在印度宣战和媾和特权的强有力组织。18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通过战争摧毁了法国殖民者在印度的势力,独霸了对印度的统治。东印度公司凭借暴力,靠不等价贸易和海盗劫掠获取了印度大量财富。
工业资本剥削阶段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准许一切英国臣民在印度境内自由居住和贸易。1853年,议会通过法案,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公司行政活动的监督,公司董事会失去了在印度任命官吏的权限。1853年法案虽然仍允许公司苟延残喘,但没过多久,这个声名狼藉的殖民机构就被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怒涛冲垮了。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关于改善治理印度的法案”,英国女王兼任印度女皇,印度总督代表女王治理印度。至此,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的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对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

17世纪

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
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

18世纪中期

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初期

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19世纪中期

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
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

19世纪晚期

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
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20世纪初期

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侵略、征服,使其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而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则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其经济附庸。在这个世界市场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依据其政治经济的有利地位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控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而亚非拉地区则被动地卷入这个市场,成为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对象。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方式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西方国家建立殖民体系的过程

背景时间结果
新航路开辟15—18世纪拉丁美洲完全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工业革命18—19世纪中期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亚非广大地区变成西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基本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4 . 【陆权与海权】

材料一: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包括海上军事、经济力量等一切可以增强海上力量或者是海洋控制权的东西,足以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他还强调,建立海权需要有一定的地理条件,比如该国是否拥有海岸线、良港等,同时也需要人口、资金等大量资源,因此从古至今都必须是国家行为,岛国英国比法国更加坚定地向海洋发展,才拥有了海权乃至世界霸权。海权论的问世使建设世界一流常备海军的观点在美国占了上风。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海军部副部长后,很快制订了一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的方案,并开始谋划洲际运河的开凿。到20世纪初,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

——吴献东《海空天5000年:大国文明与力量简史》

材料二:1904年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的主张;他提出:“谁控制了心脏地带(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谁就控制了世界岛(指欧亚大陆),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海军力量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使海洋国家称霸世界,但随着交通技术变革,这种机动性的优势在19世纪不复存在。他警示英国必须提防陆权国家的兴起带来的挑战。

——周桂银《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汉提出海权论的历史依据。并结合史实说明“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陆权论出台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海权论和陆权论内在的共通之处。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6 . 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殆尽B.独立的国家均为欧洲国家
C.英俄因扩张问题矛盾突出D.占比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
2024-05-08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13—1696年东印度公司先后在印度沿海的苏拉特、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英国殖民者最初是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掠夺财富。攻陷迈索尔首府后,他们一连抢劫3天,其中仅王室珍宝即达1500万英镑。掠夺的另一种手段是强征赋税,从1765年起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孟加拉征收田赋,10年内竞使田赋额增加3倍以上。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从而消灭了上百万个这样的小小村社,给印度次大陆的农业文明社会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英国侵略印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并指出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2024-05-03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是他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的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2024-04-02更新 | 47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3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