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特华坎谷地开始种植玉米,人们开始从游徙生活转为定居生活

300—900年                       玛雅文化全盛时期

1200年                              印加国家在秘鲁高原开始建立,16世纪达到极盛

1492-1493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

1493年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谕,划定西、葡在所谓非基督教世界的“分界线”

1501年                              西班牙殖民者贩运第一批黑奴到达圣多明各

1571年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1758-1763 年                       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 古巴被英军占领

1791年                              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

1823年                              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

1824年                              玻利瓦尔和苏克雷在阿根廷的胡宁大败西班牙军

1904年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行“大棒政策”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37-1938年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41-1942年                       海地、古巴、巴西等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对轴心国宣战

1980年代                       墨西哥经济陷入债务危机

1992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历史辞典》等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至少三则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5-23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侵略、占领和控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二   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622日至7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西蒙·玻利瓦尔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美一体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墨西哥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但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指出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并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不同时期为捍卫自由贸易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2024-05-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现代采矿区,都非常普遍采用机械化生产,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不同肤色的公民均享受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作为殖民者,美国人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西方文明论”的救赎,带着傲慢与成见,认为巴拿马始终生活在一个天然、原始、蒙昧的时代,而实际上他们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摘编自(哥伦比亚)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材料二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巴拿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领导拉美独立革命的大多数是留学海外,沐浴了欧风美雨的年轻土生白人。他们深受资产阶级大革命潮流的影响和鼓舞。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仿效西欧、北美,就能把自己的国家建成现代化国家。……但是,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西欧或它的近邻北美英属殖民地那样,在政治变革之后进入现代化的航道。……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大地主阶级同天主教反动势力结成联盟,利用军队作为夺取政权和维持政权的工具。

——摘编自林被甸《拉丁美洲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一战期间,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
2024-05-0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丁语最早只是古罗马拉丁姆地区的方言口语,且没有书面形式。随着罗马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作为帝国名义上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拉丁语的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揭示了早期国际通用语的形成演变过程。罗马统治者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扩展疆土,将其语言也带到被征服地区,拉丁语作为行政通用语便成为理所当然之选。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

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性,即便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语的通用语地位仍得以保留下来。

——摘编自王亚蓝、刘海涛《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演变特点与模式》

材料二   19世纪初,巴西里约热内卢及其他沿海殖民城市已成为葡语的传播中心,葡语开始成为殖民地通用语言。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后,继续沿用葡语的官方语言命名。1889年巴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面对来自葡萄牙以外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多,巴西政府仍然推行单语政策,继续对新移民实行语言同化政策。20世纪中期,巴西开始与葡语国家进行葡语语言本体改革,同时保护境内其他族群的语言权利。在葡语正字法改革之前,葡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变体,即欧洲葡语(包括非洲葡语)和巴西葡语。欧洲葡语和巴西葡语在语汇、发音及语法方面存在区别。1943年,巴西和葡萄牙双方同意开展正字法改革,并将正字法进一步推广到非洲葡语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葡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摘编自陈道彬《巴西语言政策的衍变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巴西语言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垄断资本实力迅速膨胀,进一步海外扩张成为了美国外交不可逆转的潮流。为谋求在拉美地区的优势地位,在门罗主义指导下的军事干涉政策“大棒政策”和经济干涉政策“金元外交”应运而生,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以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摘编自宋江波《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几乎每一个拉美国家都建立了法西斯政党,不同程度地法西斯化。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实行直接干涉政策必将导致反美主义的加刷,有可能给法西斯德国以可乘之机。为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干涉政策,睦邻政策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影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方伟《试论罗斯福睦邻政策出笼的背景》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拉美地区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拉美地区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
2024-03-28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门罗主义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的一种外交思想。

1822年,法国干涉西班牙革命,进而寻求干涉西属美洲独立运动。1823年,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对那些已宣布并维持独立的政府,我们把任何欧洲强权施加压迫或干预都视为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

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在美洲,如同其他地方一样,会最终需要某一文明国家进行干涉……美国为了恪守门罗主义,要施行国际警察力量。”

1917年,威尔逊宣称:“所有国家应自愿将门罗主义作为世界性的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政治体制扩展到其他国家或民族,每一民族都有自由决定自己的政治体制,无论是小国还是大国和强国。”

1928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感叹:“我们在西半球朋友如此之少。”1933年,当选总统后他又发展了门罗主义,提出了著名的“睦邻政策”,宣布“从现在起,如果需要干涉的话,那将是整个大陆协调一致的行动,而不只是美国的行动。”

——摘编自章永乐《“新门罗主义”的历史渊源与政治实质》等

(1)据材料,概述从1823年到1917年,美国“门罗主义”外交思想内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睦邻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指出这一政策的实质。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殖民时期古巴蔗糖产量情况表

——摘编自赵长华《古巴糖业今昔》、陈路星《浅述18—20世纪古巴糖业的发展与萧条

材料二   1898年古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建立了共和国,1901年在美国占领军政府的主持下,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古巴宪法。1934年古美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降低食糖、甜酒、烟叶等34种古巴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降低了近500种美国工业品进入古巴的关税。1948年,糖产量为580万吨,占古巴出口总值的90%;而且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到1959年古巴革命之前,美国资本掌握了古巴40%的原糖、50%的公用铁路以及90%的电话和发电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未有所改善,相反“促成了普遍的贫困”……以至于有学者指出蔗糖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使古巴成为现代化国家,而是将古巴变成“假发展”国家。

——摘编自林震《1959年革命前古巴蔗糖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指出材料一中古巴蔗糖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简析古巴被视为“假发展”国家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亚非拉人民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反殖反帝斗争的历程。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就整个亚非拉地区来说,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发展阶段。19世纪晚期,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道路。其主要标志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和传播。在这一基础上,亚非拉兴起了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为中心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摘编自薛源官《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主要表现在:十月革命唤醒了沉睡的东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开始了;十月革命给被压迫民族和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正如毛泽东说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种过程,在亚、非、拉的许多国家也都相继出现;十月革命以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孤立无援的状态从此被打破,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殖民地半殖民地无产阶级政党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团结和联系加强了。总之,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安然剥削和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开始了。

——摘编自穆英《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 指出近代亚非拉人民反殖反帝斗争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时期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意义。
2023-12-0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学考班)试题
10 . 民族主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年战争重新塑造了欧洲的形象,教皇的权力和大一统局面不再……在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一批以民族为基础的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相继巩固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他们不再崇拜神权,而是更为实际地追求本国的领土、资源、财富等现实利益……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

——整理自黄宇蓝《论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各国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19世纪历史事件
1822年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之后的巴西仍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882年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后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1896年1894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领导人民抗意斗争,1896年取得独立。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南京国民政府在开放民众宣传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中共在敌后开展根据地的过程相应,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浴血奋战让中国拥有了自18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

——摘编自《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形象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由此形成的国际体系的名称,并说明它成为“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的理由。
(2)“小事件大历史”,请参照示例任选两例补充表格,并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进步潮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的表现。
2023-09-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