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有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材料二   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世界各地区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商业上“大革命”的表现,并指出这一“革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00年左右“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并指出20世纪初期各国人民为“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作出的努力。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非拉民族主义的发展

历史轨迹现代化因素建设模式
17、18世纪初步产生于欧洲民族国家构建时期萌发了民族独立的意识具有先进资产阶级文化特征的思潮和模式逐渐出现
19世纪民族主义在欧洲发展,继续扩散至亚非拉地区由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两个方面构成对异质文化抗拒
对本国文化发展
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代表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要趋势以反对殖民统治和建立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为主要目标充当了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的条件

——据徐煜《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亚非拉民族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亚非拉人民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反殖反帝斗争的历程。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就整个亚非拉地区来说,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发展阶段。19世纪晚期,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道路。其主要标志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和传播。在这一基础上,亚非拉兴起了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为中心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摘编自薛源官《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主要表现在:十月革命唤醒了沉睡的东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开始了;十月革命给被压迫民族和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正如毛泽东说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种过程,在亚、非、拉的许多国家也都相继出现;十月革命以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孤立无援的状态从此被打破,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殖民地半殖民地无产阶级政党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团结和联系加强了。总之,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安然剥削和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开始了。

——摘编自穆英《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 指出近代亚非拉人民反殖反帝斗争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时期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意义。
2023-12-0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学考班)试题

4 . [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责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至18世纪末,亚非拉人民掀起了反殖民斗争。在非洲,部落反抗猎奴,保卫家园;在亚洲,封建领主反对殖民侵略和农民自发起义;在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抵御侵略和黑奴暴动,以及土生白人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等。这时期的反殖斗争是自发地以惩治、驱逐殖民者为目的,大多在部落酋长、封建王公的领导或支持下进行的,其规模都较小,缺乏严密的组织,斗争方式和手段也较为原始。与此同时,这些斗争彼此间缺乏相互联系和支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高潮。除了极少数取得胜利外,一般都失败了,因而亚非拉各国都无法扭转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趋势。

1791年海地革命爆发,建立起独立国家,以此为先导掀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西属拉美殖民地绝大多数地区获得独立。19世纪中期以后,以亚洲为中心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兴起,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不论规模、组织,还是斗争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19世纪末,在空前深重的危机面前,东方国家兴起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标志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跨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时期。各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使部分资产阶级人士走上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在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东方各国人民觉醒起来,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20世纪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以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3-09-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16世纪,西班牙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后,对其殖民地实行严密的经济控制,西班牙统治下的拉美不能与外国直接进行贸易。19世纪初,西班牙对拉美殖民地的贸易垄断逐渐被打破,英、美等国对拉美贸易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美国南北战争的基本结束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开展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掀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材料二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编者摘译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表现及其特点。
2024-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丁语最早只是古罗马拉丁姆地区的方言口语,且没有书面形式。随着罗马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作为帝国名义上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拉丁语的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揭示了早期国际通用语的形成演变过程。罗马统治者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扩展疆土,将其语言也带到被征服地区,拉丁语作为行政通用语便成为理所当然之选。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

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性,即便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语的通用语地位仍得以保留下来。

——摘编自王亚蓝、刘海涛《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演变特点与模式》

材料二   19世纪初,巴西里约热内卢及其他沿海殖民城市已成为葡语的传播中心,葡语开始成为殖民地通用语言。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后,继续沿用葡语的官方语言命名。1889年巴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面对来自葡萄牙以外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多,巴西政府仍然推行单语政策,继续对新移民实行语言同化政策。20世纪中期,巴西开始与葡语国家进行葡语语言本体改革,同时保护境内其他族群的语言权利。在葡语正字法改革之前,葡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变体,即欧洲葡语(包括非洲葡语)和巴西葡语。欧洲葡语和巴西葡语在语汇、发音及语法方面存在区别。1943年,巴西和葡萄牙双方同意开展正字法改革,并将正字法进一步推广到非洲葡语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葡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摘编自陈道彬《巴西语言政策的衍变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巴西语言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前期,亚非拉的反殖民斗争仅是打击外国侵略的旧式群众运动。到19世纪晚期,又出现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介绍启蒙著作、参照西方政体的新型运动,虽有差异,但前仆后继。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经济结构的变动B.世界殖民体系发生动摇
C.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D.欧美国家侵略方式调整
10 . 1862年,在美国内战进行之中,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债务催收”为名,派军队推翻墨西哥共和政府,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员马克西米联诺一世为“墨西哥皇帝”,并借机推广“拉丁美洲”这一概念。短时段内墨西哥政局变化(     
A.说明墨西哥独立运动的艰巨性B.从殖民角度反映了大国的兴替
C.表明西葡殖民霸权被彻底打破D.体现了欧洲基于实力的影响力
2023-10-20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