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政府相继派遣高级官员出访法国,向法国政府和民众宣传中国抗战的战略意义和中法联合对抗日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38年和1939年,中法先后签订南镇铁路借款合同和叙昆铁路借款合同。法方还承诺:对越南过境运输允予便利,凡军火各货抵海防后,即视同法货由军队代运。1939年2月,日军进攻海南岛,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法国政府批准一些原被禁止的物资如制造武器的机器和原料过境越南,取消了过境卡车的数量限制,还允许商用航空事业所需要的飞机和航空材料运往中国。同年9月欧战爆发,法国政府告知重庆国民政府,中法合作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注意日本的反应。1940年6月以后,中法关系发生逆转。假道越南的运输通道彻底中断。

——摘编自俞国《试析抗日战争前期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58 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他致力于在世界上重振法国雄风,以完全的行动自由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而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违背了戴高乐追求法国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政治理念。法国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与法国有着相似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戴高乐敏锐地意识到,法国可以借中国提高同美苏打交道的地位。1963年,法国参议员富尔以戴高乐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经过艰苦的谈判,确定了中法两国建交方案。1964年1月27 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吴志成等《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法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024-05-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2年,美、英、法、意、日在华盛顿签署《五国条约》,对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做出诸多限制,但从1930年开始,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动作不断,先后三次实施“海军军备补充计划”,扩建战列舰、航空母舰等军舰数十艘。据此可知(     
A.海军军备竞赛得到有效遏制B.日本独霸亚太的局面形成
C.绥靖政策助长日本侵略野心D.华盛顿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2023-07-18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胜利时,列宁提出“计算和监督”是社会主义;1918年,他提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是社会主义,合理地分配粮食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1922年,他又提出被人民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事物是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列宁(     
A.重视农业生产与粮食的供给B.关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
C.注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D.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观
2023-07-18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战胜国并未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战后,战胜国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这些做法(     
A.保障了战后德国的统一稳定B.旨在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有助于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
2023-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组织诸如联合国表决机制中的一票否决权能使不同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组织内部存在着悬殊的地位。该表决机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组织成员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C.国际组织对表决效率要求的提高
D.适应了国际组织权责一致的要求
2023-07-09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一战有个很长时间的潜伏期。1914年前的若干年,欧洲一直处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大战一直延迟到1914年才爆发,已经算是个奇迹!”。据此可知,下面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论断正确的是(     
A.历史是必然的,偶然的历史事件组成了必然的历史方向
B.作战双方一直相互推迟战争的到来,极力延缓矛盾激化
C.是两大军事集团不断增加武力竞相扩军备战的直接原因
D.既然有长时间潜伏期是完全可以避免血染欧罗巴的惨剧
2023-06-09更新 | 57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博会变迁情况简表

时间主题关键词主办国(举办次数)
19世纪50年代至1915年工业、农业、艺术、帝国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独立、革命、发现新大陆、拓殖、运河 通航等)法(5)、美(4)、英(3)、其他(3)
1925—1939年现代工业、发展、进步、和平、艺术和技术、建设明天美(3)、法(2)、比(1)
1958—1970年科学、文明、人道主义、人类、文化交流、进步与和谐美(3)、比(1)、加(1)、日(1)
1971—2015年能源、环境、海洋、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地球、城市、科技时代日(4)、美(3)、西(2)、韩(2)、其
他(9)

——摘编自朱运海《世博会主题变迁研究》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6-08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列宁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内容(节选)。在这里,列宁意在强调(     
   
A.亚欧革命的性质完全一致B.工人阶级要迎接新的革命高潮
C.世界无产阶级应联合斗争D.帝国主义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2023-05-30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指出:国际关系尖锐化的根源在于日本和德国,它们推动了军备的扩充和帝国主义战争的准备,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世界人民的主要危险。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按照美苏结构性对抗的大战略布局将中国由朋友转变为敌人。这一时期美对华战略观、安全观的核心特征是完全敌视、拒绝接触,中国始终位于美国遏制战略亚洲包围圈核心位置。2010年,美国的战略目标从打击恐怖主义回调至聚焦大国竞争博弈,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竞争者”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位列美国三大类别战略挑战之首,而在“战略竞争者”当中,中国又排在俄罗斯之前,这就为美国从根本上调整对华战略提供了理念基础。

——摘编自安刚等《探索中美关系新范式及全球安全治理》


(1)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威胁”的缘由,并概括苏联为应对“威胁”所采取的外交政策,请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及采取的外交对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应对国际变局问题的认识。
2023-05-26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