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A.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B.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欧洲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许的狂热⋯⋯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柏林、汉堡都建立了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人们所接受。”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统治秩序受到民众质疑B.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区域
C.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D.对战后世界格局的不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   1925年12月,在联共 (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简要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4-19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7年9月,列宁认为俄国的资本主义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到1921年,他又说:“看一下俄罗斯联邦的地图吧……乡村同铁路,即同那连接文明、连接资本主义、连接大工业、连接大城市的物质脉络往往相隔几十俄里,而只有羊肠小道可通,确切些说,是无路可通。”这说明列宁(       
A.强调发动苏维埃革命的必要性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路径
C.主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D.洞悉俄国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2024-04-08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8~1920年,欧洲有两国的立法议会遭到解散,或不再行使职权。20年代,这个数字变成6国;30年代变为9国。“纵贯整个大灾难时代,政治自由主义在各地面临撤退,到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之际,自由阵营败退之势更加剧了。”当时西欧(     
A.自由主义遭到普遍质疑B.局部战争走向全面爆发
C.极权统治体制不断扩展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7 . 服饰往往不是简单的穿着问题,透过服饰之“面”,或可窥见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传播之“里”。

材料一

甘地,1909年

甘地(右)着土布服装,1940年

(我)从一个坚定的忠诚者和合作者,演变成一个不妥协的非忠诚者和不合作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以摆脱(印英)双方现存的不自然状态。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说明》,1922年
(手工纺织)被消灭了…各种规定更加重了农民负担。…关税显然优待英国货…

——国大党《独立日誓词》,1930年

材料二

孙中山,1883年

孙中山,1911年

孙中山,1924年

孙中山,1924年

从前改朝换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倒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
——孙中山《与马君武等的谈话》,1911年12月27日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或许可以)博采西制,加以改良……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同时,又须丝业、衣业各界力求改良,庶衣料仍不出国内产品。

——孙中山《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1912年2月4日

1924年元旦,孙中山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的着装改变。他特意穿着一套用绸缎制成的黑褂蓝袍作为礼服。……曾长期视满服为“虏俗”,必欲“学习西洋”“易西服”的孙中山,面对保护国货的困境,……已有心做出妥协。——杨奎松《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

(1)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甘地与孙中山的服装变化,简述这些变化传递的关乎社会治理与经济生活的理念。
(2)从文化传承、交流与传播的维度观察,服饰的这种变化又具有何种意义?
(3)你如何认识服饰变化的“面”与“里”?
2024-04-0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这一做法(       
A.保证了苏联经济健康发展B.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C.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D.意在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
2024-03-30更新 | 352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图所示的内容为某一国家社会治理方面的部分措施。据此可以判断(     
·实行货币改革,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
·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
·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的自由发展
A.苏俄政权推行新经济政策B.大萧条时期美国激发民间活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减少政府干预D.新时期中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024-03-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工业中,私营企业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在1925年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其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比重不超过15%。在批发商业中,私人资本居于次要地位,只占全部交易额的1/4。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利用私人资本建设社会主义
C.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发展方向D.加快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