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       
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1)根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2)你如何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表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部分国家工业、贸易的比重概况。其中“乙”所指的国家是(       )
项 目时间
工业比重193040%9.5%10.5%5%
193736.2%9.5%10.4%13.7%
贸易比重192511%15%8%4%
193713%16%9%0.8%
A.苏联B.德国C.美国D.英国
2024-05-14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列宁强调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心,更加重视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做斗争,把反对贪污受贿作为政治任务,将蜕化变质的党员清除出党,从1921年8月开始到1922年3月结束,历时七个月,近16万名党员被除名,占党员总数的24.1%。上述举措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内忧外患
B.新经济政策导致国内经济困难
C.局部恢复私有引发执政党困境
D.斯大林模式尚未指导经济建设
2024-05-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俄历1917年10月24日晚上,列宁作出指示,“如果革命者知道提出和约(即结束‘一战’的和平条约)、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据此可知,列宁认识到(     
A.推进革命的历史主动B.反击协约国武装干涉的紧迫
C.和平夺权的时机成熟D.在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指出:“批发商这类经济界人物同共产主义似乎有天壤之别。但正是这类矛盾在实际生活中能把人们从小农经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到社会主义。”据此可知,苏俄(     
A.社会主义制度完备B.努力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C.准备全力发展商业D.全面放弃了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2024-05-08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以下为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的部分史料内容。据此内容可推知(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 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 和1932 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 至 1933 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 和1930 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 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A.经济大危机影响苏联经济发展B.斯大林模式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导致苏联经济危机D.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造成粮食危机
2024-05-05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麦迪森统计1950年,第二大经济体苏联经济总量占美国总量的35%。1973年,达到美国的42.8%:1975年,顶峰时期达到美国的44.4%。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B.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C.斯大林模式促进经济良好发展D.勃烈日涅夫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2024-05-0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6年,苏联农民认为“集体农庄的生活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就像给地主干活一样”,“被驱赶着去劳动”。但是,“(如果不干涉农庄的)内部生活,不给任何计划,而只保证(要我们)向国家上交必要数量的产品,那我们将如数上交”。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A.大土地所有制的弊端严重B.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C.经济体制制约生产积极性D.农业的集体化即将结束
2024-05-05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亟需变革农业适应工业建设需要D.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2024-05-05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