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7年4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中,着重阐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该报告(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表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
C.宣告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D.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
2 . 1913-1998年世界主要地区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据如表判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依次为(     

国家或地区

年份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96

1.50

3.49

-1.10

0.89

8.05

2.34

0.76

4.08

1.78

-0.60

2.00

5.60

A.东欧和前苏联、日本、西欧、中国B.日本、美国、中国、西欧
C.中国、美国、东欧和前苏联、西欧D.东欧和前苏联、中国、美国、日本
2023-06-25更新 | 189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的工业方面没有了资本家,农业方面没有了富农,商业流转方面没有了商人和投机。这一现象(     
A.意在推进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B.体现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折射出危机困扰下的民族自信D.持续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四   二战后,中东欧被西方国家称作“被占领的西方”,认为欧洲文明遭到野蛮人的围困。苏联入侵匈牙利之后,其负面形象在欧洲得以充分确立,在欧洲话语中,苏联不再是使欧洲摆脱纳粹侵略的解放者,也不具有欧洲应当仿效的模式,而只剩下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歌颂者。在西方看来,二战为苏联提供了军事入侵欧洲的机会,这使得其“亚洲野蛮人”的形象占据了主导地位,继续被视为对“自由世界”的威胁。

——摘编自徐向梅《西方视野下的俄罗斯形象:历史嬗变与现实定位》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左右摇摆,时而向农民让步,放松对价格的控制,时而打击私人买卖活动,压低农产品价格。这一现象反映出(     
A.苏联政府已经失去对农业的控制B.新经济政策与工业化方针的冲突
C.经济危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
6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     
①俄国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             ②列宁主义形成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             ④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     
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竞争开始
③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④极大鼓舞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阅读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1922—1933年苏联自德进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机器和设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合计
金额41.6514.932.926.5766.07
1922—1933年苏联对德出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原油和石油产品木材毛皮和毛皮原料小麦、黑麦和大麦食品合计
金额4.63.599.995.3710.4534
A.德国成为苏联的主要贸易伙伴B.苏德两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C.苏联利用经贸往来推进工业化D.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冲击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9年,苏联用短短10个月的时间建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0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下线。此后几年,该厂成为了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同时也是苏联大型坦克生产中心之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建成,是由于苏联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社会主义工业化D.石油行业国有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5年,苏联掀起了一场“提高生产定额、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群众运动。炼钢、织布、开火车、收割庄稼都要提高效率,连钉马掌也不例外,甚至芭蕾舞演员单足脚尖旋转也要求从五个增加到十五个。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左倾冒进思想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发展基础
C.极力消除同时期西方大危机的影响D.社会主义的建设得益于人民的奋斗精神
2023-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