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1925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的理解。(要求:角度全面,逻辑表述清晰,结论明确。)
2024-05-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论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原始平衡的格局,破坏了多党合作体制”。该学者这一判断的理由最可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广人农民利益B.强化了苏共对政权控制
C.建立了多党工农联盟D.打击了国内外敌对势力
2024-05-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美国只提取了约20%的国民收入。苏联工业产品中约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恰恰相反。由此可知,苏联经济发展(       
A.以牺牲国民利益为代价B.得益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超越美国处于领先地位D.避开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A.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B.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A.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B.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
C.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D.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0年底,列宁认为国家已经找到了新的建设道路,这一道路将摆脱许多年的经济破坏所遗留下来的后果和困难,引导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这句话表明列宁(     
A.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B.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解决了国内政治经济困局
2024-04-16更新 | 42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0年代,苏联提高科学院的地位,加大了对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的管理力度。1931年6月,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首次提出“计划科学”的概念,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争论。《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科学的社会关系”“科学与政府”等主题文章,还发起“科学、计划与自由”的讨论话题。科学界的这场争论,聚焦于(     
A.国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科学研究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
2024-04-12更新 | 323次组卷 | 11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俄)20世纪初谷物的总产量(苏联境内,单位:10亿普)

1913年1920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
黑麦1.20.61.11.41.41.5
小麦1.50.50.81.21.41.2
大麦0.70.30.20.40.30.3
燕麦0.90.40.50.70.90.8
谷物总数4.72.63.14.44.74.5
A.谷物总产量持续增产B.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D.实行粮食税利于稳定国民经济
2024-04-11更新 | 31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