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5 道试题
1 . 下列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文献摘录或观点,按出现的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一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③“所谓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④“要求立刻把各个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
2024-05-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苏联1925—1927年和“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农业、畜牧业发展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农业畜牧业
粮食产量(年均万吨)马(年均万匹)羊(年均万只)猪(年均万头)
1925—1927年75273210107002200
“一五”计划期间736017303730990
A.农业落后制约工业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停滞不前
C.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僵化D.经济建设政策亟须调整
2024-05-27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7年,苏联决议在莫斯科建造多栋高层建筑,提出“(它们)应该与城市历史上的建筑艺术和未来的苏维埃宫的形象相协调”。1954年,建成后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劳动模范公寓、重工业部大楼等“莫斯科七姐妹”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建筑(     

莫斯科大学主楼
A.反映了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体现重工业的优先地位
C.表明新型劳动关系已经建立D.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
2024-05-23更新 | 38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摘编自黎明辉《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处理好与农民关系”的方法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首先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0年集体农庄卖给国家99吨小麦就能买一辆“吉斯”汽车,1948年则要卖出124吨小麦,到1949年就必须卖出238吨小麦。1953年,集体农庄义务交售的粮食价格是成本的13.2%,马铃薯价格是成本的7.5%,牛肉价格是成本的5%。对这些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性经济危机波及农业生产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C.赫鲁晓夫经济改革进入死胡同D.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024-05-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13—1921年,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1921年,俄国的重工业产量只有1913年的20%。针对上述问题俄国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024-05-19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占比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A.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显著D.迫于战争实行余粮收集制度
2024-05-19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列宁和刘少奇关于中俄两国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运动的认识。这种认知差异(       
类别革命运动认识
列宁我们主要是应当注意把工人提高为革命家。职业革命家与普通革命者(工人)之
间、组织核心与外围之间,是单向由高到低的领导关系
刘少奇中共党员须克服脱离群众的“先锋主义”或“命令主义”;应向群众学习,依靠群众,但也不能去做群众的尾巴
A.源于中俄之间国情的不同B.揭示了中俄革命道路差异的根源
C.表明俄国革命脱离了实际D.折射出中共党组织更加先进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8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暂时收回这一口号;10月,又将这一口号重新提出,并赋予新含义。对“新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目标手段的改变B.革命目标有所改变
C.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D.加速沙皇政府垮台
2024-05-14更新 | 132次组卷 | 6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俄国《新讽刺园地》杂志1917年5月刊登的以“民主共和国万岁!”为口号的漫画《他知道》。漫画中一位衣冠楚楚、看起来有些富态的绅士,站在工人旁边滔滔不绝地说:“兄弟,你为什么需要8小时的空闲时间?你的文化程度还不可以像我一样享受时间。”作者没在画中给出工人的答复,但在漫画的标题中写道:“他知道。”此作品反映出俄国(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迫切性B.恢复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C.建立苏维埃政权时机的成熟D.革命深入发展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