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1927~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的数据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       
年份集体农庄数目(万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数(万户)占农户总数(%)占播种面积(%)
19271.4819.470.8——
19283.3341.671.72.3
19295.701003.94.9
19308.5960023.633.6
193121.11130052.767.8
193221.11149061.577.7
193322.45152063.081.3
193724.37185093.099.1
A.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B.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苏联”模式得以确立D.公有制优越性凸显
2 . 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40年苏联部分产品产量对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苏联(       

产品

钢(万吨)

煤炭(万吨)

石油(万吨)

棉织品(亿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160

26.78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3110

39.54

9564

增幅

326%

368%

168%

48%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C.改革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减弱
3 .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
煤(十万吨)29087644
原油(万吨)9103902140
钢(万吨)42219592.7
棉织品(亿米)25.3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 下表是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导致苏联工农业产品产量增幅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532
机器制造业4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6644
石油2322
555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