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D.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严重
2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3 . 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4 . “1920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此,苏俄实施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削减农业税
5 .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
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
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
6 .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凋敝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7 . 1931年,苏联购买了美国机器出口总量的50%,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苏联的购买力则占到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50%。这说明(       
A.西方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发展工业
C.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开始
D.苏联对机器的需求增加
2016-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城固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8 . 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C.实行实物配给制
D.取消自由贸易
9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
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10 .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