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背景
(1)________胜利后,彼得格勒________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_______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023-05-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知识串讲
2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时间: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
(3)内容:最重要的是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4)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________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023-05-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知识串讲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3 . 列宁主义的形成背景
(1)经济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_不断发展。
(2)政治上:_____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阶级上:_____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4)组织上:1898年,俄国_____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5)思想上: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3-01-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下)
4 . 苏联模式
(1)背景:①1922年12月,苏联成立;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
(2)方式:先后实施“________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成就: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4)表现:①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________,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5)影响
①积极: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________,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2023-05-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知识串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背景
(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____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____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____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022-09-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册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7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D.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8 .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019-01-30更新 | 1195次组卷 | 34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练习2

9 .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近(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苏联的经济近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引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1)材料一表述的苏俄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3)材料三反映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

2018-09-2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0 .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该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B.德国法西斯正大举入侵苏联
C.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