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苏(俄)联某一时期占有不同土地量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变化,此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没有播种地
的农户
有播种地的农户
2.俄亩以下2.1—4俄亩4.1—10俄亩10俄亩以上
1920年4.747.931.615.30.5
1925年1.836.336.923.71.3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D.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2024-04-23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革命前夕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各种社团和政党以惊人的速度在产生……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体现在(     
A.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普遍胜利B.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D.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这一做法(       
A.保证了苏联经济健康发展B.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C.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D.意在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强调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4月21日,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否决了列宁的这一报告提纲。5月12日,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和政策。这反映了此时俄国(     
A.工农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B.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
C.革命形势进一步向前发展D.沙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一千五百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海洋时代》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历史(至少以两个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为例),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     
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对如表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电力15107432
煤炭664343
555432
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推进   ②合理工业结构的良性循环
③经济危机的历史机遇          ④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8 .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3年8月14日,苏联某杂志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B.是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结果
C.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是指实行新经济政策
D.与赫鲁晓夫的改革有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图是1937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苏联展馆的双人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该作品(       
A.反映苏联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B.建构起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
C.体现新经济政策实施时的精神面貌D.重现农业集体化时农民的劳动热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