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西斯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法西斯主义猖獗时社会主义遭到打击和迫害。随着法西斯主义节节败退,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了波兰等八个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德意法西斯的入侵和蹂躏,在战争末期获得了解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苏联军队的帮助。这些国家在成为人民民主国家后,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国家迅速由苏联一国增加为社会主义多国。亚洲社会主义力量也在迅速壮大。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潮流。

——摘编自郭春生《论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
时间谷物生产总量谷物征购量
1928年733.2107.9
1929年717.4160.8
1931年694.8228.3
1934年676269.6
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不满
C.大危机影响农业生产D.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2024-01-20更新 | 587次组卷 | 9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测试卷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反映的是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农业公社的主要分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苏俄(联)(     
A.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集体经济存在平均主义倾向
C.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业集体化遭遇到较大挫折
2024-02-08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测试卷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部分国家侗铁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俄国(苏联)德国美国英国法国
1910 年3.313.126.56.63.4
1937 年17.719.851.413.27.9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钢铁产量决定大国国际地位B.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彰显体制优势
C.经济危机沉重打击西方世界D.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一千五百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海洋时代》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历史(至少以两个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为例),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俄内战时,饥荒笼罩着农村,这是一组营养不良的儿童照片。


19291029日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图片瞬间一瞥,印证了当时的危机与困局。为摆脱危机,走出困局,苏、美面临社会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运用20世纪前期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发展道路抉择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70年代前,西欧社会主义和俄国社会主义就其基本精神而言是彼此隔绝的,西欧社会主义要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工人阶级数量、质量上的足够准备为前提;俄国社会主义追求一个植根于村社传统的,不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前提,避免资本主义的侵害来实现社会主义。两者的分歧在于(  )
A.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C.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D.东西欧文化思想的隔绝
2023-06-26更新 | 192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6战争与文化交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面对危机,调整农业政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项,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执行极“左”路线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很快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摘编自詹宏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2023-06-19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