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三位苏联学者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观点的介绍(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点一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极力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结论。他认为新经济政策证实了列宁极其擅长利用为保持政权而牺牲原则
观点二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分析指出,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证明了列宁能够摆脱教条的束缚,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观点三埃·鲍·根基娜指出,在19211923年,列宁的每次论述都是针对新经济政策中的某个方面,这些论述合在一起创造了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完整而统一的学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须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
A.“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B.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
C.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D.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2020-10-29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问题,但它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任务B.没有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
C.必然被苏联模式所取代D.没有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
5 . 1920年7月,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
C.恢复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
6 . 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据此可知
A.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
B.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
C.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
D.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7 . 列宁在1921年指出:“假定在千百万小农旁边没有电缆纵横的先进的大机器工业——这种工业按其技术能力和有组织的‘上层建筑’以及其他伴生的条件来说,能够比从前更迅速更便宜更多地向小农提供优质产品——那么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
A.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降低工业品的销售价格D.强化小农和大工业间的联系
8 . 一位苏联领导人在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
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9 . 以下是四幅苏联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玉米运动”②“改革与新思维”③“新经济政策”④“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2020-04-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D.1913~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