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
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列宁颁布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废除了私有制,宣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这部宪法中得到保障,选举和罢免是人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还赋予人们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摘编自邢晨晓《列宁宪法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一行乘专列离京,前往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为了做好“立国安邦”这件大事,毛泽东和起草小组一头钻进了宪法堆里,阅读、钻研各国宪法。虽然在起草过程中困难重重,反反复复,几易其稿,但毛泽东仍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简单明了。毛泽东说,“除总纲外,其他各章都写得比较简单。文字尽量通俗易懂,便于群众了解和掌握。”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社论号召开展广泛讨论。一场轰轰烈烈的宪法草案讨论随即遍及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宪法学界编写了30多本小册子,全国各地成立了各种机构来引导宪法草案的讨论,这为人民更好地认识宪法打下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苏维埃宪法颁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说明宪法的起草过程有什么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如何在俄国组织和建设社会主义,摆在了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面前。列宁对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中被迫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却被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这与列宁的直接过渡思想有着密切关系。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终结和列宁思想的根本转变,表明建设社会主义不是教条的和一成不变的。

——摘编自宋才发《论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嬗变》

材料二 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市场经济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列宁坦率地承认:“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无独有偶,中国在“文革”后也面临着严重困难。两国领导人都在困难中敢于实践,列宁写道“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则始于农村,后来迅速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高潮。俄共领袖中,多数人并非把新经济政策视为要长期坚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举措。与苏联的情形不同,中国在改革中虽经曲折,但中共几代领导核心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决心从不曾动摇过,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赵大兴《同途殊归——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成败原因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
2023-11-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争相创造新的生产记录。这场竞赛运动(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C.体现了苏联改革成就D.目的是激发群众创新意识
2023-09-29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苏联学者波波夫和施梅列夫指出:对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国民经济产品的产量资料所进行的统计很自然地证明,1922~1928年这段时期国民经济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要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28~1932年)高出两倍多,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33~1937年)也几乎高出两倍多。在两位学者看来(     
A.工业化道路影响了苏联经济发展速度B.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
C.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D.新经济政策奠定了苏联工业化基础
2023-06-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列宁谈到马克思时说:“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     
A.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B.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D.工人阶级代表人类文明的方向
2023-05-23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无论是苏俄内部还是列宁,他们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的退却,但列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产生了不同看法,他将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列宁认识的变化(     
A.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B.指明了苏俄革命发展的方向
C.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适应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8 .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社会聚焦于科学成就,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多视为“过去的残余”,有些古老的建筑(如教堂)甚至因被视为有害的存在而被捣毁,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保护历史遗迹的倡议但并未引起政府重视。这说明,此时的苏联
A.文化保护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B.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加强
C.民间社会缺少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必要认知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文化遗产的保护
9 . 学者指出,"实现强国梦是俄国人的夙愿,历代统治者都在试图实现这一梦想,十月革命后,联共(布)同样没有放弃这一理想,而险恶的国际环境更是加强了实现强国理想的决心,并且把以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强国理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该学者旨在论证
A.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B.战时共产主义是应对形势的必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D.计划经济体制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10 . 1921年10月,苏俄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政府还从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和促进私营商业发展。另外,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成立中央商业局和商业调节管理局,加强对私营商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苏俄此举意在
A.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C.加快恢复国民经济步伐D.迅速实现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