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1921年,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在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计划经济尚未建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国民经济日趋困难
D.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2 . 列宁曾说:“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依据这一观点,苏俄(联)
A.加快对农业的改造进度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恢复了商品流通和交换
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体制
3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019-01-30更新 | 4736次组卷 | 7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两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19-01-30更新 | 4907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09次组卷 | 67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EB.B=HC.B=FD.D=H
2019-01-06更新 | 10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淮滨高中 2016-2017学年下高二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卷
7 .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D.实施新经济政策
2018-11-25更新 | 6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8 . 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
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
B.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
C.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
D.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
2018-07-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10 .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