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     
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
C.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俄国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描述如下: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其中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俄国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得民心
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3 . 1931年2月,斯大林指示,要把解决技术问题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苏联党和政府相应地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决策、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为五年计划中几个大的工程培养技术熟练职工的决议,在工厂普遍开办了技术训练班,成立了技术小组,办起了技术学校,实行了技术考核,这些做法(     
A.损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B.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C.克服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D.完善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4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报告中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这种“妥协”就是
A.让农民分享部分劳动成果B.建立工农代表苏维埃政权
C.退出一战,摆脱战争灾难D.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苏联建立到二战前,美国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向苏联进行大规模技术转移。如通用电器帮助苏联建设大型水电站,福特帮助苏联建立拖拉机厂。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注重发展对外贸易B.取得引人瞩目成就
C.得到美国政府援助D.注意借助有利时机
6 . 下表为1931年春到1933年春苏联农民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匹、百万头、百万只)。这可以用来说明
牲畜种类193119321933
26.219.616.6
47.940.738.6
14.411.612.1
绵羊和山羊77.752.150.6

A.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
B.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
C.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牲畜业的发展
D.农业集体化使农民利益蒙受损失
2021-06-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020-04-04更新 | 345次组卷 | 100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芮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该公式在苏俄(联)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经济改革D.斯大林模式
9 . 1923年,苏联由于工农业产品存在价格剪刀差(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导致农民损失约一半的收入,并爆发了剧烈的工业品销售危机。这现象的发生
A.说明苏联工业品市场出现严重饱和
B.证明新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C.一定程度上受到粮食税改革的影响
D.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10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
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19-01-30更新 | 503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