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2023-09-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才拉开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别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