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561次组卷 | 9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湖南师大附属颐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这表明
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773.2727.4735.4694.8
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107.9160.8221.4228.8

A.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
3 . 1946年,斯大林指出:“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苏维埃社会制度是比任何一种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优越的社会组织形式。”斯大林还特别强调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重要作用,上述言论表明斯大林
A.旨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无意改变国家发展模式
C.抨击西方民主制的虚伪D.意在扩大苏联的影响力
4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西方媒体的报道违背真相
B.作为亲历者萧伯纳的描述应是可信的历史事实
C.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
D.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
5 . “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防止生产过剩
6 .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时期
A.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B.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C.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D.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
2020-09-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问题,但它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任务B.没有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
C.必然被苏联模式所取代D.没有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4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材料二   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1935年),产粮区的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经斯大林亲自修订,1938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史料真伪与史料价值的关系。
(2)请运用材料一关于史料辨析的思想对材料二的史料价值进行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