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0 道试题
2 . 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3 .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6 .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8 .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9 .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新”的主要含义是
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B.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禁止商品买卖
D.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2016-11-18更新 | 3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北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该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
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