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数据看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图为1780年至1958年英、法、德(1958 年仅西德数据)、美、苏五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百分比的示意图。图为1750年至199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份额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1)指出左图中哪一条曲线代表苏联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2)说明右图能否作为研究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证据并阐述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爆发时,布尔什维克党大多数领导人不在彼得格勒。列宁回国后,设想通过苏维埃“和平地”把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1917年3月,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币超过了战前两年零8个月的总和,造成物价飞涨,大批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国际劳动节当天,彼得格勒劳动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战争”,但临时政府对同盟国声明,保证“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6月中旬,俄军节节败退,士兵厌战情绪日甚。列宁告诫人们:不推翻资本的权力,就不能跳出帝国主义战争。“七月事件”后,列宁提出了新的革命策略和方针,得到民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从2.3万增加到24万,约600万士兵表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限制,缅甸、马来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47年,英国先后承认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独立。1957年加纳成为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助产婆。在苏联红军和苏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顺利地取得了领导地位,并按照苏联模式,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在战后不久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一摘编自汤重南、谢闻歌、段启增《战争与近现代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十月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的表现。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为“建设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19181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土地社会化”的法令。其中明确规定:“发展农业中的集体经济……减少个体经济,以便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粮食贸易,无论是外贸或内贸,都应由国家垄断”,“土地首先交给为公共利益而不是为谋取个人利益而且愿在土地上劳动的人使用”。对农民平均分配的只是革命前劳动农民实际使用的土地,而没收的地主、教会、官府的土地作为国家的后备土地,并没有在农民中平均分配,农民得到的土地比他们期望的要少得多。国家鼓励的不是个体农民经济,而是给集体经济形式以优先权。

——摘编自左凤荣、沈志华著《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19506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阻力,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新政权建立初期,中俄两国土地政策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俄两国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背景。
2024-03-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素质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   1933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4-02-08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的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不断创新,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1921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对材料一中的玛丽和威廉来说,天上掉下了顶大王冠,同时掉下来的还有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指的是英国的什么制度?从经济角度,用具体史实说明该制度是如何推动英国工业发展?
(2)材料二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指出苏俄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特征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从制度创新角度,谈谈你有何收获?
2023-09-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的镜子:流行语

耐普曼

20世纪20年代,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被称之为“耐普曼”。“耐普曼”一词首先在报刊上出现,只是“对小商人或那些利用自由贸易钻各种空子的人的戏称”,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逐渐在俄共(布)领导人中间和社会上流行开来。到30年代初,耐普曼逐渐从苏联经济生活中消失。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流行语做出解读。
2023-09-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迁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   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
2023-09-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天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22

格致

3

160

7

船数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主地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的革命发生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
(3)材料三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简述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
2023-09-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2023-09-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