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反映的是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农业公社的主要分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苏俄(联)(     
A.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集体经济存在平均主义倾向
C.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业集体化遭遇到较大挫折
2024-02-08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三)
2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最近的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下列历史事件由这一思想指导的是(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2024-01-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列宁曾说:“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实行了多么急剧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对“新的”经济政策解读正确的有(     
A.是国内战争赢得胜利的保证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较为全面
2024-0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 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 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孙中山对汪精卫、胡汉民、张继等人说:“我想和共产党合作,你们却不赞成。你们自高自大,自以为有军队,有广州地盘,瞧不起共产党。实际上,共产党是中国新兴势力,比我们强的地方很多。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像黄岗、潮州之役,人数极少,镇南关之役不超过200人,钦廉之役也不过100 余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 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其势犹不可侮。这一点看,我们不及共产党。又说:“苏俄国力强盛,是当今社会主义大国,愿意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并赞助我们,可与为友。”

——摘自罗章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风雨历程(上)》

材料三   列宁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食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 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洞。列宁设法使国家空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核心是“制度变革”,这一制度变革使中国经济从 改革前经济濒于崩渍的边缘发展到目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经济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 的改革道路。……渐进式改革道路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互动的产物,其中增量改革、试点推广、改革和开放互相推进都具有开拓性。

——摘编自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认识。结合所学,以国民党一大为视角,说明孙中山为此在策略上做出的重大调整。指出国民大革命在反帝反封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概括指出中国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变革有哪些“制度变革”。
2023-12-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在论及20世纪上半叶某国现代化模式时指出:它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国(       
A.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国家现代化
B.曾取得与“大危机”形成鲜明对照的巨大建设成就
C.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D.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12-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译本,连同自己的文化成果输往欧洲,从而奠定了西欧新文化的基础。与此同时,阿拉伯人还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及其帝国无愧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之美誉。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列宁提出的先夺取政权,然后在苏维埃先进制度的基础上赶上西欧文明,讲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还直接推动了东方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线,使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摘编自黄宗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谋求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宏大战略倡议;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践行“奋发有为的大国外交”,打造“紧密朋友圈”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营造新型国际秩序的宏大战略布局。

——摘编自王海运《中国全球战略中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促进欧洲文化进步的角度,阐释“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举例阿拉伯帝国与唐代中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情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列宁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所进行的重大探索,结合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十月革命“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考量,并写出新时代我国“奋发有为的大国外交”在杭州的生动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列宁认为,俄国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可以依靠工兵“苏维埃”先掌握政权,然后通过政权来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下列列宁的生平事迹与此不相吻合的是(     
A.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领导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2023-12-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鲁迅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的举措有(     
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
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在生死存亡关头,俄国出现了所谓的“农民的布列斯特”。由于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该经济政策(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B.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D.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2023-11-16更新 | 37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10 . 世界史及其编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以马克思“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论断为基础,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同时,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贡献更加半富多彩和完整。

以近代为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参考近代部分,联系教材目录,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古代、现当代部分的编写如何破除“西方中心论”。
2023-11-12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