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后,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1921年3月,列宁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这转变主要是基于(     
A.列宁主义的形成B.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C.外交孤立的打破D.意识形态分歧的消除
2023-10-1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过程,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材料表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强国进程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C.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3 . 1917年2月,一位美国记者这样写道:“(俄国)千百万农民.死在战壕里。而这时候那些贪赃枉法的大臣却和德国人秘密勾结,宫廷中的显贵在态意任性地纵酒狂欢。人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俄国(       
A.国内战争遭遇外国干涉B.《四月提纲》提出的背景
C.民主革命爆发的必然性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条件
2023-09-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说明俄共已经认识到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不现实性,但并不证明对现实社会主义也有了清醒的认识,相反,他们仍然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在俄国塑造未来。该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     
A.为巩固新生政权的迂回策略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了基础
C.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有效途径D.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背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的镜子:流行语

耐普曼

20世纪20年代,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被称之为“耐普曼”。“耐普曼”一词首先在报刊上出现,只是“对小商人或那些利用自由贸易钻各种空子的人的戏称”,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逐渐在俄共(布)领导人中间和社会上流行开来。到30年代初,耐普曼逐渐从苏联经济生活中消失。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流行语做出解读。
2023-09-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其中,苏联(俄国)是(       
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1913年

15

11

13

8

4

1925年

15

14

9

7

1

1937年

14

12

9

5

1

——摘编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年鉴

A.②B.③C.④D.⑤
2023-09-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图(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国民经济结构

图2
A.计划经济阻碍社会发展B.工业化建设成就比较显著
C.战时共产主义弊端凸显D.集体化运动导致农业衰退
2023-09-09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如果在1917年,列宁的难题是要懂得如何才能挽救俄国的革命的话,那么在三年后他的难题就要用新术语来表达了。”这里的“新术语”指的是(       
A.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列宁认为: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       
A.奠定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B.丰富了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C.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D.强调了农业在苏俄(联)工业化中的核心地位
2023-09-08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迁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   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
2023-09-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天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