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1983年,里根提出,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这反映了(     
A.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B.美国加强遏制苏联的意图
C.各国加强了经济领域竞争D.苏攻美守的两极对峙格局
2 . 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地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的通过表明苏联
A.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B.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C.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
D.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这说明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B.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
C.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
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
4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2017-09-21更新 | 108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山西省吕梁市交城中学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一直是这一地区的基本安全框架。美国与日本、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双边同盟条约,以及基于这些条约的美国军事存在构成了以霸权国美国为核心的轮辐。……目前,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基地有80个,占其海外基地总数的1/4;总兵力约30万,占美军总兵力的1/5。

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同盟使其可以有效地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大战略,包括对越南、韩国、柬埔寨和阿富汗的若干援助和军事介入的具体政策。1983年,美国向亚太地区的出口额就占到了美国总出口额的34.8%,而向欧洲的出口只占25.7%,亚太地区成了美国的头号贸易伙伴。

——据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

材料二美国重返亚洲,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其政策是重修和加固已经被荒弃的冷战安全体系,鼓吹中国威胁论,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重新拼凑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基本上是冷战时期的老一套。……事实上,美国重返亚洲只是政治与军事上重返亚洲,而要在经济上排挤中国,扭转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经济一体化体系已经为时过晚,并且成本与代价巨大。

——据鲍盛刚《中美关系与亚太的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演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对中国政策的演变,并简要评价美国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

6 .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
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2017-03-03更新 | 63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