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A.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B.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2023-09-26更新 | 155次组卷 | 5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英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他意在强调(     
A.欧盟的衰落B.欧洲经济危机的严重
C.反对舒适的退休生活D.“福利国家”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图3是某调查机构对若干大型科技公司行业从业者的岗位分布所做的调查;图4是1990年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图。两图显示出(     
A.社会阶层流动趋势不断增强B.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变动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阶层多元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2022-11-04更新 | 654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政府为残疾者提供家庭服务员照顾他们的生活,由此推断资本主义国家推出此类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就业问题B.宣扬制度优越
C.保持社会稳定D.推动民权运动
6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学成就项目基础研究年限应用研究
年限
生产推广
年限
B﹣A
年差
C﹣B
年差
C﹣A
年差
1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
2电话18201876188156561
3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
4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
5晶体管194719511953426
6激光19581960196121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2022-02-26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C.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D.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8 . 下表是福利国家瑞典中央政府预算和赤字统计表,这反映出单位:10亿克朗
年份195019601970197519801981
财政收入5.8316.2144.1184.60146.48163.39
财政支出6.1416.8647.3491.81189.39229.66
赤字0.310.653.237.2142.9166.27
A.高税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B.逐步取消国家福利的必要性
C.福利国家有调整的必要性D.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继承了罗斯福新政的传统,以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出现了(  )
A.经济繁荣的局面B.“滞胀”困境
C.虚假繁荣D.知识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