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2 . 【家庭政策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20 世纪初,随着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型,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衍生出各种家庭问题,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家庭补贴。该津贴缓解了多子女大家庭的家庭贫困,成为一项解决家庭贫困的有力举措。1945年家庭津贴法案的实践揭开了英国家庭政策深化发展的序幕。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 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   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试图扩大家庭政策所覆盖的家庭类别,提供覆盖多个家庭事务领域的普惠性政策。然而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新上台的撒切尔政府转变家庭政策:譬如实现“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 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在福利生产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

——摘编自雷杰等《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说明“现代英国家庭政策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认为一个像欧洲福利国家那样成熟且近于迟滞的社会形态会在数年的经济国际化之后就消失掉或者演变成一种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东西,那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体制的变革通常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渐变式的变革出现的。除了社会和体制变革的长期性以及渐变性的本质,社会发展还总会不断遇到各种相互作用的原因,因而它或是发展进程变缓,或是发展方向改变,或是出现新的调整,或是发展进程停滞。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其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6 . 【“阿波罗”与世界科技】

材料一   19704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此时距离地球已38万公里……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后,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设计出返航方案。在地面中心的指挥下,航天员靠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勇敢,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44夜后返回地球轨道。期间共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摘编自[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材料二   美国不设统管所有研究开发工作的主管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技政策。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如研究合同、采购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美国历来重视制定科技发展计划;重视国防研究和基础研究;注重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的投资;促进政府研究中心、工业公司与大学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视技术人才引进。

一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波罗13号”能成功返回地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政策的特点。
7 .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尖锐。为尽快走出二战阴影,缓和社会矛盾,复苏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在一些国家建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经济逐渐复苏,社会走向稳定。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为代表,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迅速发展。

——摘编自王晓洁《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福利国家关于分配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官僚主义的方法与市场方法相比是较为低劣的;福利国家的干预行为在道德上是令人厌恶的;福利国家否定消费者对福利服务的任何实际选择;尽管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福利,但是它难以消除贫困,或难以根除不平等的机会。

观点二   证明了资本主义具有改革的能力;使社会没有日益两极分化,实际上是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增长;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

——摘编自杨寄荣、杨王生《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与实践评析——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2)以材料二为例,谈谈评价历史现象的史学原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国“自由贸易派”认为: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1988年),宣布美国的贸易政策由“自由贸易”逐渐转变为“公平贸易”。这些法案赋予总统以动用各种手段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的权力,包括因贸易逆差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原因向其他国家发起报复性贸易制裁。在具体适用层面表现为,美国指认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何侵害本国利益,并据此附以相应“救济”措施。与此同时,当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国际法冲突时,美国政府公然声明法律冲突之下以美国国内法为准。对“公平贸易”政策的青睐逐渐超越党争,在美国高层政客中达成共识。

——摘编自朱洁《美国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这一时期英国“自由贸易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背景,并谈谈你对美国“公平贸易”政策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使家庭残缺、社会组织崩溃、经济面临全面重建……在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和推行全民保障的压力下,西方社会也开始标榜其福利国家对于国民的保护功能,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福利竞争。……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受到了实践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增长率普遍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摘编自周弘《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材料二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

——摘编自《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策略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加以说明。
10 . 【国家举措与科技自主创新】

材料一 克林顿时期,美国依靠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后,发表了《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技术用于美国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报告。1993年,美国成立了内阁级别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克林顿任主席。美国颁布了1995年《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法》、1997年《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2000年《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修正案。美国将网络营销模式等新技术形式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在国际贸易中通过“301条款”。

——摘编自全继业《浅论经济史视角下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下表1991—2001年美国研发投入总额、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总计1608.911657.171836.172121.212435.172742.11
联邦政府607.99605.81629.65645.48670.17733.41
产业界923.00965.491108.11362.271632.291848.92
高校34.5737.0841.0948.3656.3067.78
其他43.3549.4456.7465.1076.4492.00

——摘编自李宏伟《50年来美国科技投入变化规律分析》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林顿时期美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林顿时期美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举措及其作用。
2023-12-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