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的科学文化没有出现欧洲那

种从古代到中世纪转变时期的倒退现象,也没有形成神学统治一切的情景,而是以宗法伦理意识为潜质、以经验理性为重要形态、中国世俗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格局,正因为如此,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的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向高峰迈进,并且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人类科技文化史语写了光辉的篇章,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和一定时段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汤浅编《西方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

——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进步着的技术已经全面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会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整体上了解技术的发展,对于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会有助益。况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了解过去也是人类追问自然和社会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造技术的人类本身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进步着的技术最终会将世界引向何方”这一句话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3 . 下面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走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阶段①一一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弱化国家干预
B.阶段②——经济增长渐趋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C.阶段③一一加强在金融、投资、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
D.阶段④一一强化社会福利,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新中间阶层是在传统的中产阶级之外又崛起的一个由中级行政官员、国营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及其它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阶层。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国家年份新中间阶层人数占整个中间阶层的比重
美国1950516万8.9%
19701105万13.6%
A.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化B.第三产业发展促使社会阶层固化
C.意识形态领域对峙影响人口结构D.知识经济兴起推动人口结构转型
2022-07-05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是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2011至2018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2-07-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带来恶果B.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经济出现“滞胀”现象D.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2020-08-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生了三次由科学技术引领的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对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如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三次工业革命进程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没有重工业部门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都有新的工业部门的产生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8 . 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在1918年创立的大型电器制造企业,总部设于大阪。1950年松下幸之助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符合人民资本主义的理论
B.得益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企业决定权由此发生转移
D.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结果
2019-05-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40%38%36%34%31%
中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28%34%43%37%36%
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22%27%37%36%43%

A.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
C.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
D.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0 . 下图是《网络时代的蒙娜丽莎》。下列关于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信息时代开始出现的标志
B.印象画派艺术风格的展示
C.人类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
D.网络时代个人情感的宣泄
2019-0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选修)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