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2018-05-25更新 | 1420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卷高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图3是某调查机构对若干大型科技公司行业从业者的岗位分布所做的调查;图4是1990年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结构图。两图显示出(     
A.社会阶层流动趋势不断增强B.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变动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阶层多元化
3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
A.增加了脑力劳动者的身心压力B.最终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C.有利于改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D.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2022-01-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018-02-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曾国屏在《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一书中绘制了下图:

该图显示的科学中心的第四次转移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②为美国在二战后谋求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③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兴起        ④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 . 根据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50~80年代
成果数量106项756项546项961项2000多项
重大成果牛顿运动
三大定律
瓦特改良
蒸汽机
贝尔发明
电话
莱特兄弟的飞机电脑
网络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
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
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 下表内容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法年平均生产率增长和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时间年平均生产率增长(%)消费品价格上涨(%)
美国1963——19731.93.6
1974——1979-0.18.6
英国1963——19733.05.3
1974——19790.815.7
法国1963——19734.64.7
1974——19792.710.7
A.当时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B.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要重视市场机制调节作用D.要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开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一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二、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三、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

——摘编自《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材料二   随着美国两党之间彼此攻讦的政党政治的发展,民主党的主要机关报《华盛顿环球报》和共和党的《春田共和报》得到了发展,两党都拥有各自的著名笔杆子,以废奴、经济政策等政党主要争辩话题为议题,甚少有实际民生事项。党报间设写成风,不择手段地杜撰新闻以污蔑对方,乃至对政要私生活的诽谤报道。如《先驱报》自创办以来,以辛辣报道和经济政策报道等火速收获了一大批上层人士的好感,南北战争期间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

——摘编自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

材料三   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反战运动等等。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设立国务卿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政党报刊发展的局限性,并指出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这些社会运动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的认识。
2023-07-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2022-11-04更新 | 651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882年——2000年德国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表(单位:百分比)。该表反映了德国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882年443422
1925年304228
1950年224632
1970年95041
2000年33364

A.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在持续下降
B.1970年后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
C.科技革命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战后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