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殖民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伴生物,它既破坏旧式的传统农业社会,也为西方式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因此,欠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模式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受殖民化影响不大,现代化的模式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2)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虽然依靠自身的力量,但选择过程曲折复杂。(3)完全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其现代化的启动和模式选择,深受原宗主国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不过,所有这些类型都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二战以后它们在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转换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也正因为如此,在此后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凸现了出来。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倘若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精密的科学技术,而缺乏一股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国家是很危险的。如此,国家就失去了精神支柱,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最后必然会走向土崩瓦解。我们还是必须设法保留我们基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凌翔、陈轩《李光耀传》

(1)请分别举例对应二战前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三大类”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概括二战后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推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什么?
2024-04-16更新 | 32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恒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65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美决策者看来,殖民地的贫穷与动荡是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温床”。为遏制这种趋势,保证东南亚地区的稳定,英国在一些独立呼声很高的殖民地选择了和平移交权力。然而,由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国家稳定和发展。战后的新兴独立国家普遍面临着一个困境:既想切断与原宗主国的联系,又由于经济依赖不得已向对方求助。缅甸的情况也是如此。1885年,缅甸全域被英国占领。二战期间,缅甸在日本的“支持”下取得短暂独立,但领导人很快意识到日本法西斯的真正意图,转而“联英抗日”。1945年日军投降以后,英国重新控制了缅甸。不久后,缅甸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要求与英国政府谈判,并希望得到真正的独立,但收效不佳。即使到了英国首相艾德礼上台初期,英国对缅政策仍未有大的改变。但工党政府最终从现实主义出发,顺应非殖民化浪潮。在缅甸总理昂山、吴努等人的努力下,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与谈判,194814日,缅甸终于正式独立。

——摘编自张雅渊、梁志《英国对缅甸援助政策探析(1948—195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缅甸正式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二战后英国对缅甸的政策。
2024-04-0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港口、矿山、冶炼等具有专门功能的城市迅速崛起,大批工业城市跻身世界名城。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超过50%,提前一个世纪达到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在两百多年的城市化实践中,英国城市走过了集群化、郊区化、逆城市化道路,经历了自发蔓延、先放任后治理、法制管理、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起,印度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即使这样,印度仍然是农业国家,因为它80%的人口基本上居住在遍布全国的60万个村庄里。根据今日印度城市生活来看,其情况是十分严重的:50%市区人民处境困苦;另外还有市区底层的1%群众的生活条件比农村的赤贫者更为恶劣。每天有大量人口从全国各地乡村迁移到城市,使城市中心拥挤不堪,接踵而来的污染、交通拥挤、失业、犯罪等问题自不待言。

——摘编自胡崇庆《印度的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拉美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开始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大量的部门发展计划,引导投资银行和金融与技术援助特别基金将资金流向瓶颈生产部门,如智利“促进生产合作委员会”通过“国家生产计划”引导电气化工业部门和钢铁、石油生产的发展;兴办大量国有企业,如1941年到1964年巴西新建国有企业120多家,其经营活动扩展到了全国40多个经济部门;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保护本国工业和国内市场,增加工业部门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非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的发展。

——据杨新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年规划(计划)以其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的特殊贡献,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是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目前正奔向强起来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和体制安排。下图所示为“一五”计划期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情况。

——摘编自剧锦文《国企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实行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4-03-26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9年5月17日,刚建立的古巴卡斯特罗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案》,决定直接没收大地主超额的土地,没收后平均分配给乡村工人,该法案还规定,蔗糖种植园不能为外国人所有。这引起在古巴拥有大地产和种植园的美国资本家的恐慌,他们纷纷向政府呼吁向古巴政府施压。美国随后的经济制裁战推动着古巴在政治立场上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靠近。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冷战支配着国际政治,美国政府对古巴的一系列反美行为和其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密切发展做出了冷战的解读。1961年4月17日,由中情局训练和武装的流亡美国的1500多名古巴人组成的代号为2506的突击旅开始在猪湾的东入口吉隆滩登陆,正式突袭古巴。这次入侵遭到了古巴军民的顽强抵抗,古巴军队在三天内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入侵的第一次胜利”。

——摘编自朱大伟《猪湾事件与古巴的共产主义道路选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猪湾事件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取得猪湾事件胜利的意义。
2024-03-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二战后法属非洲殖民地纷纷独立的形势,戴高乐组建“非洲事务处",授意雅克,富卡尔等人与非洲各国元首地下交易;法国合作部通过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等“民事”项目,为道达尔等跨国公司开采石油提供便利;借口防止共产主义渗透而长期驻军,充当“非洲宪兵”;效仿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非洲法郎”制造对法国的经济依赖;成立“法语国家组织”,输出法语文化产品,这些措施共同塑造了广受诟病的“法非特殊关系”。

——摘编自彭姝神《从戴高乐到马克龙:法国的非洲政策变化轨迹与内在逻辑》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非洲是斗争的前线……我们的斗争你们支持,你们的斗争我们支持。”1963年,周恩来宣布“不附带任何条件”、“推动受援国自力更生”、“保证受援国人员充分掌握技术”等对外援助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合作不断深化,非洲人口规模、耕地面积、资源禀赋等潜能持续释放,与中国资本、产业和技术的优势相得益彰。2013年以来,中非之间还在共建“一带一路”、治国理政经验分享和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交流互鉴。

——摘编自李安山《中国的非洲政策:一洲之策与全球方略之互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非特殊关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这一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非洲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非洲政策的历史启示。
2024-03-19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自拟模拟(6)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   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材料三   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椽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

——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
9 . 拉丁美洲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在第三世界中,拉美国家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阿根廷是重要代表之一。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阿根廷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时间

主要大事件

1816年7月

“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

1853年5月

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 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

1862年10月

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 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 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

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 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带来“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

19世纪90年代

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 初级产品出口部门
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

20世纪30年代

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1946-1955年

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
通等关键部门。

20世纪

70年代到90年代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通过了《国家改革法》。

——摘编自钱乘旦、韩琦《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指出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宣告独立,然而独立战争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一小撮特权阶层占据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英美等国与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大肆侵略和掠夺,“在这个国家将近一半的商人是外国人”。地方封建割据严重,国家处于动荡和纷争之中,权力被众多“考迪罗”瓜分。直到1861年,阿根廷才正式成为统一国家。

——摘编自林华《拉美国家独立后50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夕,阿根廷通过发展初级产品出口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模式开始向“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转变。1946年,阿根廷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外资铁路国有化,并新建一系列基础设施。汽车、钢铁、石化等重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烟草、服装等轻工业也得到继续发展。至1949年,阿根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工业产量上升了25%。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工业化进程缓慢,制造业占商品出口比重过低,政府积累下大量外债等。民众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日益不满,并通过选举政治表达出来。新政府陆续出台贸易保护、高工资和高福利等社会政策,“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进一步陷入困境。

——摘编自董国辉《阿根廷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确立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根廷独立后迟迟没有实现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及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为阿根廷现代化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06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