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主权展开争夺,爆发了一场海上冲突。自1979年以来,阿根廷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内经济形势不稳,通货膨胀创世界纪录。阿根廷军政府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转移民众视线,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收回马岛的战争,战争历时74天,而实战仅一个半月,以英国胜利而结束。但令阿根廷政府追悔莫及的是,领土问题不仅不可逆转地倒退到了初始状态以前,而且在原先可以商谈的和平统一问题上,阿方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得到英方的任何回应了。同时,阿根廷在军事上也受到重大损失。发达国家普遍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影响了阿根廷的国际信贷来源,再加上阿根廷出口盈余锐减,战费支出巨大,该国债台高筑,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面临更困难的局面。英国在马岛战争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除大量人员伤亡外,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在经济上的损失约达27亿美元;英国的行动还恶化了它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杜小璞《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阿马岛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岛之战对英阿两国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10月,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致电支持埃及的正义行动,谴责英法以的野蛮行为。中国坚决支持埃及,无偿提供2000万瑞士法郎援助埃及。苏联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同时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联合国安理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11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英法以三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平民《英国的分而治之与阿以冲突的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以三国行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指责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5年起,联合国认为英国对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简称马岛)的控制属于殖民主义统治的类型,并注意到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存在主权争端,敦促两国进行谈判。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英阿关系逐渐从对抗向加强合作转变。1982年,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撒切尔政府动用大规模军事力量成功夺回对该群岛的控制权。自此彻底改变原先较为灵活的立场,强调马岛主权问题不予讨论。英国政府自1982年后,对马岛给予高达3100万英镑经济援助,默许当地政府开展大规模经济开发活动。1983年,针对马岛的国籍法案,英国允许所有马岛居民取得英国国籍和公民资格。1986年,英国宣布在马岛划设200海里大陆架区域,由当地政府采取立法措施加以实施。

——摘编自张炜、崔璨《主权争议与英国维护海外战略据点的策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英国控制马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举措。
2024-05-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对此,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史实来批驳英国前首相艾德礼的观点。
2024-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是连接东西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带和亚非欧三洲汇合点,是一个民族成分和宗教成分复杂的地区。1922年,英国实施《贝尔福宣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不断向巴勒斯坦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逐步取代英国,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主要支持者。1947年11月29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议使占巴勒斯坦居民不足1/3的犹太人将占有总面积57%的地区;划给犹太国的地域处于肥沃的沿海地带。巴勒斯坦人民以武装暴动的形式抵制该决议;阿拉伯国家联盟表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美国则支持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阿拉伯人居住区实行武装袭击强占地盘。巴勒斯坦地区出现了长期动乱不稳的局面。

——摘编自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被列入联合国大会议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2024-04-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伊士运河事件是指1956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实际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英、法为了重新占领苏伊士运河,和以色列于同年10月底对埃及进行的军事行动。英国政府最终在国内民众反对、苏联威胁和美国压力之下被迫撤军,永久丧失了对埃及和运河的控制。战争失败直接导致艾登政府垮台。战争引起的英镑贬值,导致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停滞。战争更重创了民众心理,社会日趋保守。在埃及胜利的鼓舞下,约旦、伊拉克相继爆发反英运动。战争也促使英国适当调整对外政策着手修复英美关系。在抛弃“世界大国”的虚幻光环之后,英国外交开始“回归欧洲”,不再以不屑和疑虑的心态对待欧共体,而是积极寻求融入。

——摘编自马维强《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英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伊士运河战争结局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为此,英国联合法国和以色列向埃及发起攻击。美国公开指责英、法,并运用金融和石油向英国施压。苏联向埃及提供外交支持。此外,中国还拿出2000万瑞士法郎的现汇赠予埃及。最终,英国宣布停火,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英国依据联合国的提案,从运河撤军,完全撒出埃及领土。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3-05-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贸易自由主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会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从清康熙元年(1662年)开始,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1757年起(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美国取得独立,资本主义新工业开始发展,但大量英国产品的输入严重打击了美国新工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保护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扶植新兴民族工业的发展。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平均税率为8.5%,此后到1808年,关税税率不断提高。1861年,美国通过了《莫里尔法令》,将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1861年的18.8%提高到1862年的36.2%.1864年,又通过了《战争关税法》,进一步把进口平均税率提高到1865年的47.6%和1866年的48.3%,期间钢铁工业、毛纺与丝织工业等快速发展。1876年,美国结束了长期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89010月,美国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达到平均49%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个别项目的税率比此平均数还要高得多,美国的贸易保护达到了建国后的顶峰。

——摘编自彭红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演变》

材料三   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07-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形成后,一个国家借助关税、货币贬值或者外汇管制来改善自己商品的地位时,这种战术会遭到报复。30年代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引起了经济战,加深了危机。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摘编自杨泽伟《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谜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022-07-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由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蔡珊珊《列宁与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比较》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