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在这种背景下,我要着重强调……要同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勃兰特政府宣示这一政策意在
A.缓和东西关系,谋求自主发展
B.承认民主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C.稳定欧洲局势,脱离美国阵营
D.主张和平共处,加入欧洲联盟
2 .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A.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B.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3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4 . 1960 年 3 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 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 20 世纪 60 年代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5 . 历史地图能够准确反映时空观念。下列事件发生在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空之中的是

马歇尔计划实施范围示意图
(注:地图中柱形图表示各国接受援助数目)
A.美国推行工业复兴法
B.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6 .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
C.十月革命成功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7 .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战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B.北约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2016-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
A.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
B.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
C.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D.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9 .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10 .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在于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增强欧洲对抗苏联的力量
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增强欧洲力量以此摆脱美国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