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

——摘编自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賽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苏军备竞赛进行简要评价。
2 . 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

材料一   1839年摄影技术正式诞生,人们开始尝试用摄影记录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如下图)等。照片能够把转瞬即逝的动态过程凝固成静态的画面形象,永久保留,便于理解,可信度强。

——摘编自吴建《新闻摄影学》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照片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______________;(写字母)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
A.美国独立战             B.美国内战
(3)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从材料三中选择两张照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照片③⑤。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规模,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同盟。
2023-09-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在外交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序号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参照前苏联外交部的模式、筹建外交部各地区司局和职能司局的组织机构,构建外交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
1950年初,外交部决定把中国人民大学等作为职业外交官培训基地。周总理还在1955年制定了《培养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健全外交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步骤的完善外交岗位体系和外交工作程序,根据调来的干部的语种和特长,规则了一个各地区业务司的编制,并把各司的各级干部配备好、以使全体干部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早在1951年第一次使节会议上,周总来就提出了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强调“应当规定一套制度,大家必须遵守”。建国初期,外交部人事处就制定了有关人事工作方面的规定、办法、注意事项等40余种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过外交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昔日的强国德、意、日被彻底击溃,英法两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降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战后初期,两国在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中被拖入广泛的国际纠纷中,争斗愈演愈烈,终究走向冷战。当时苏联所追求的国家利益的最基本内容是维护苏联安全,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的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美国则希望在全世界扩张其影响和势力,主导国际政治舞台。当时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是根本对立的,苏联极力伸张共产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则极力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推广美式民主制度。

——摘编自赵茜《美苏冷战起源的三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   冷战把世界一分为二了。然而,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从1914年到1945年,30年中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冷战的40多年中没有发生一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冷战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革命”,并认为“虎视眈眈”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很多言行和政策选择,不但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二   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

时期国民收入工业农业
1966-19707.78.44.2
1971-19756.37.40.5
1976-19804.34.41.7
1981-1985333.61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三   苏联同美国军费开支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军费国内生产总值
苏联美国苏联美国
1985277025802118040540
1986287028002250042780
1987303028802348045440
1988319029302507049080
1989303030402648052670
1990292030602660055630
1991260028002531057410

——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1)材料一中,作者强调什么因素引发了冷战?
(2)据材料二,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冷战进程的联系。
2022-06-04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

发起国

贸易战形式

发生背景

时间

结果

鸡肉贸易战

欧共体

欧共体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步入“大通胀时代”1963-1965双方和解

日美贸易战

美国

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作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制裁和限制美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

面食产品贸易战

美国

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摘编自赵涛《世界贸易战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5-19更新 | 21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石油安全的国际向度深深影响着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甚至国际体系的结构等问题。“石油因素对苏联的经济有非常大的意义”,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与西欧间的石油贸易逐步发展起来。苏联国家石油公司除向欧洲国家施展石油外交,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苏联石油和石油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在苏联看来,苏联有责任帮助这些国家打破束缚,使它们与社会主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1976年至1980年间,经互会国家从苏联进口了3亿7800万吨石油、9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20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下,松动了石油外交政策,苏联利用东西方“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强油气外交攻势。

——摘编自于春苓《苏联石油公司与能源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难民政策的反共色彩日益突出。1948年,美国通过《1948年难民法》,规定美国可以接收苏联兼并的原波罗的海三国及波兰东部地区的居民,并设立了严格的审核条件。其后,美国的《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放宽了条件,为德国、意大利、希腊和流落在远东地区的欧洲政治难民提供了迁入美国的机会。到1953年,美国的《1953年难民救济法》进一步放宽了难民接收的条件和范围,法案规定亚洲和欧洲的共产党国家的人,如提出遭到所属国家的政治迫害,即有较大可能成为政治难民。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1957年难民逃亡法》,接收来自共产党国家与中东地区的难民,大量接收了匈牙利人。古巴革命之后,美国又通过各种方式,挑唆古巴人外逃,至1960年,美国共接收古巴难民80余万人。

——摘编自闫金红《20世纪50年代美国难民政策略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都是由西方大国主持制定、颁布和实施的,人类文明是由西方主导建构的……但正如全球经验事实所呈现出来的,“西方文明的福祉刚好包藏了它的祸根”。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

围绕材料中传统全球化时代的“福祉”和“祸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30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历史事件简表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194512月布雷顿森林协定宣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
19478月以后,英国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194710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194811日生效。
19484月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资金援助,帮助欧洲应对经济困难
19491月为解决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南斯拉夫着手寻找一条以“自治体制"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年中、苏双方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苏联继续推行“五五"计划,同时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20世纪50年代中期,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程度不等地展开了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956年波兰进行改革,调整工业结构,改善工业管理,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与企业工人自治相结合的体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10-06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