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苏联批判美国的一项政策说:“要求中包含了这样一种试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它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口产品,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就是企图以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欧国家集团来对付东欧国家”。苏联批判的这项政策
A.是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B.直接导致德国分裂
C.对西欧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D.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 .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2017-05-20更新 | 725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综合磨合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闺,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摘编自[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围绕“世界政治格局”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戴高乐掌权后,提出建立“大欧洲”的主张,倡议东西欧接近,回到1914年之前的协调共存局面.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在他看来,苏联不会放弃统治欧洲的野心,美国和欧洲两者之间并非宗主国和保护国之间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盟。雷蒙阿隆的言论
A.反对西欧走向一体化B.旨在摆脱苏联的控制
C.有利于欧共体的建立D.支持美国的霸权主义
5 . 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戴维营会议的召开
A.促进美苏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合作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C.表明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的时代D.通过平和谈判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国家1988年参加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绘制成图,下图所示: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有学者把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15年);第二个时期,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第三个时期,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A.国际关系的变革
B.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C.时间的不断更替
D.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2018-07-09更新 | 337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90年5月,日本外务省《外交论坛》杂志刊登了当时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的文章《动荡的九十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的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2020-07-24更新 | 22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材料二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基于张毅君对政治多极化真谛的理解,不同实力的国家应如何参与国际事务?

10 . 1956年,通过苏美双方协商,《美国画报》在苏联境内重新发行;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后更名为《苏维埃生活》)杂志创刊并打入美国市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国掌握文化宣传主动权B.苏联民众价值观混乱
C.美苏冷战扩大到文化领域D.美苏文化软实力相当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