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的目录,横线处的内容是
第八编变化中的世界
第一章        
第一节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
第二章苏联的解体
第三章冷战后的东方世界
第四章冷战后的西方世界
A.美苏的争霸B.欧洲的联合C.欧洲的争夺D.东欧的剧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全球霸权周期

霸权的权力

英国

美国

崛起中的霸权

1789—1815年

1897—1913年

霸权的胜利

1815—1850年

1913—1945年

霸权的成熟

1850—1873年

1945—1967年

——据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

材料二   霸权都是经济和政治力量特别集中而造成长期竞争性扩张的结果。但是霸权国家都通过“世界性战争”来确立或稳固自己的地位。战争的过程扩张了胜利者的经济优势,而战后的处置又给这一优势包上了硬壳,使它免受侵蚀。

——据乔万尼·阿瑞吉《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


结合材料一信息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3-02-24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840次组卷 | 24卷引用:017年山东东营市2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1957年初,美国国防部与负责可口可乐广告营销的“杰米·汉迪”公司签订合约。该公司很.快策划出一套系列宣传片,名为“为自由而战”。宣传片的主题涵盖挑战(共产主义)、宗教、经济秩序、教育、公民、社会秩序、法律和规则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美国借助广告推销本国产品B.美国借助商品渗透冷战思维
C.美苏间意识形态外交白热化D.冷战对峙完全渗入民众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C.经济危机的困扰D.冷战对抗的需要
2022-09-19更新 | 38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三上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1959年1月,苏联派出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访美。两个月后,赫鲁晓夫成为首位出访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并且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会晤,就核军备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所谓“戴维营精神”。这一时期的苏联访美(       
A.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B.开始形成美苏平起平坐局面
C.导致了美苏攻守势态的转换D.缓和了冷战的国际紧张局势
2023-06-21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2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8 . 《华沙条约》缔结以前,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以双边条约为基础的。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一变化(     
A.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B.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
C.消除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D.促进了东欧各国进一步发展
2021-02-09更新 | 46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三)
9 .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1633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美国独立之初就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
B.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
C.标志着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