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期间,虽然没有出现局部热战,但出现了两次严重的危机,一是1958年开始的第二次柏林危机,二是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给当时世界带来的最大风险是(     
A.恐怖主义B.气候变化C.军备竞赛D.核武战争
2 . 越南战争期间基辛格与北越代表团会谈,他特意重申1969年11月1日为最后期限,否则美国将采取“历史性的重大行动”。尼克松也力图将“可能要作出非常的军事行动”的威胁不断传递给北越。美国政局的用意是(     
A.采用外交手段解决越南问题B.渲染威胁扩大局部战争范围
C.为实现侵略战争越南化做准备D.竭力维护美国东南亚地区权利
2022-07-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冷战结束近30年,人们可以用比较长的历史镜头冷静地回看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浮现出的这种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国际体系中,其中一个会很容易把另一个确认为唯一的危险敌国。在这种局面下外交上的平衡很难维系,因为一个超级大国会视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任何行动为可能的侵略和挑衅;而在不了解对方力量的情况下,其中一方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和危险性。1945年以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就处于这种令人不快的境地。更有甚者,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对。这种…冲突最终被冠以“冷战”之名,这是因为尽管敌意和对抗尖锐激烈,但却从未导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公开和直接的军事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典型特征。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两个突出事例。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实力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仍远居前列,但从另一些方面来看,世界已经变得更多极化:从经济上来说,现在至少有5个主要集团;在政治上,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势力中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力量”有哪些?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年,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城的黑人布朗起诉托皮卡教育局,要求其停止黑人小孩不能在白人学校上学的规定。后来,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时,最高法院将几个同样具有种族隔离教育背景事实的案子合并一起审理,称为布朗系列案。1954517日,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以9;0的票数对布朗系列案作出了裁决,认为其属于教育上的种族隔离,违反宪法,应尽快废除。

布朗案的判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激起了广泛反响。

《华盛顿邮报》认为,该判决将"结束美国原则和实践之间令人苦痛的不一致性,帮助恢复我们在世界的尊严"。《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社论说,布朗案判决"使得美国的法律与美国的良知和信条相符合"。

英国《每日邮报》认为,这项判决有助于回击有关的负面报道,它们"宣传美国对待其有色人种像狗一样甚至更差"。他说,这项判决"是朝鲜、印度支那以及整个远东地区亚洲人民的指路明灯"。

苏联《消息报》认为,布朗案判决是美国"意图以蛊惑性姿态传播其价值"的例子。当看到该判决的执行被拖延时,《消息报》批评道∶"美国最高法院纯粹是虚伪至极,拿这一判决做宣传而已。"

塞内加尔《新非洲报》认为,"全世界的人民都会对这项进步措施感到欢欣鼓舞"。法属西非的其他报刊发表了类似的社论,布朗案判决成为当地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摘自谢国荣《国际史视野下的布朗案判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不同媒体对"布朗案"判决的看法。
2021-05-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五莲县、潍坊安丘市、诸城市、临沂兰山区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柏林危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美国具有的这种绝对优势,不仅使它有了一种“飘飘然的自我优势感”,而且认为“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时代”已经到来了。在战争中以经受严峻考验而令盟国刮目相看的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亦十分强大……由于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对外政策本来就有很大差异,因此当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美苏面临的共同敌人消失,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之时……美苏关系逐渐从盟友转变成对手。

———摘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

材料二     环顾全球,再不是二战后初期两极世界的原貌。西欧各国经济于 1950年恢复到二战前水平后,继续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军费开支对日本经济的刺激,加上国内其他因素,而造就了“日本奇迹”。西欧和日本与美国展开了日益剧烈的贸易战和经济战,政治方面的独立性日益增强。新中国 19531978年的 26年中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 61%,其间于 1964年爆炸了原子弹,后来在 1970年又使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从而使中国的整体实力和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至于当时已获独立的第三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从盟友转变成对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下崛起的主要力量,分析其崛起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
7 . 二战后,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儿经波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在谈论欧洲一体化时说:“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并不属于它。我们与之联系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并不能并入或同化。”

1951年,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将“舒曼计划”(欧洲煤钢联营计划)通报给英国外交大臣,英国方面当场回绝。

1959年,戴高乐模仿美国总统门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测”,提出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并不断对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

1961年,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因戴高乐反对而失败。

196212月,英美签署协议,美国帮助英国建设核澄提部队,由北约指挥。英国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边。

1966年,戴高乐再次拒绝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法国正式退出了北约

19694月,戴高乐退出政坛;10月,西德提出了新东方政策,想通过独立外交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1970年开始,法国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谈判转为较积极的态度。

19731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出口占比统计


英联邦国内欧共体
195150%14.6%
196132%29.2%

——杨德华《英国从拒绝到申请加入欧共体的原因分析》等

结合材料,评述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进程。
8 . 如图为二战后美国海军逐渐建立的全球性“W株形战略格局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美国本土防御较为松散B.美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重要性
C.美国的全球霸权意图D.美苏两国军事对峙日益严重
9 . 法国戴高乐总统说:“但丁、歌德和夏杜布里昂是属于整个欧洲的,同时也是因为他们是杰出的意大利人、德国人和法国人。如果他们是无国籍的人,如果他们用某种统一的‘世界语’或‘万国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就不可能对欧洲做出很大的贡献。”据此可知,戴高乐意在强调(     
A.欧洲联合的重要意义B.保持每个国家的特性
C.无政府主义的危害巨大D.法德意文化的特殊地位
2024-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时代周刊》评论苏联人造卫星升天:“美国一向为自己能第一个取得成就感到自豪,现在一颗红色的月亮使美国人黯然失色”。这表明该时期(     
A.美国科技实力已经落后B.新的国际秩序正式形成
C.政治博弈渗透传媒领域D.航天领域成为冷战中心
2024-04-24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