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国际秩序的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该书作者是(单选)
A.莎士比亚   B.格劳秀斯   C.孟德斯鸠   D.亚当·斯密
(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写序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2023-03-21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口口口 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芳”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2.结合材料二“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的描述,口口口处当指殖民地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3.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A.同意印巴分治B.允许成立国大党
C.废除食盐专卖D.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4.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棋不定
D.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会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手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版本
标题名
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冷战的发展
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二级子目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
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6.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双选)(     
A.柏林危机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D.日本经济“起飞”
7.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2023-02-20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短暂的20世纪

下面的材料选自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卢卡克斯写于1991年,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前的作品,他认为1989年在西方发生了分水岭式的事件,导致了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的开始。

20世纪……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它的两个主要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如同两座矗立的山峰,主导着这一风景。苏联革命、原子弹、殖民帝国的结束、共产主义国家的建立、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洲和德国的分化——所有这些事件都是两次大战的结果,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阴影下生活看,直到现在。

……人们几乎不知道“世纪”这个词。《牛津英语辞典》中指出,这个词的现代用法在英语中出现于1626年。在这之前,该词表示罗马的军事百人团;此后,它开始拥有了另外的含义,即100年。它标志着我们现代历史意识的开始。

我们知道20世纪结束了……主要是因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果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已经渐渐消失,苏联已经退出了东欧,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在欧洲之外,甚至朝鲜和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以及尼加拉瓜等政治危机,都直接和间接与这种对抗有关。……”


(1)作者认为“20世纪开始和结束”的这两个关键年份中,“结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东欧剧变”。那么“开始”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
(2)作者划分世纪的标准和传统划分世纪的标准有何不同?
(3)作者提出“20世纪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该观点的合理之处在哪里?
(4)作者提出“20世纪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该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哪里?
2022-06-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探究马歇尔计划。

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步骤三

接着,他又从搜集到得以下两则材料中,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材料四   马歇尔这项计划的“副导演”理查德比斯尔:“(我们)十分清楚,马歇尔计划从来就不是完全利他性质的。我们希望,加强作为大西洋联盟成员国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能使他们负起防务责任,以支持冷战。”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五   1949年,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4)材料四、五为探究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哪些新视角?

步骤四

通过上述学习过程,该学生对探究历史事件的路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5)归纳史料搜集、运用等方面的若干路径。
2023-04-0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世纪的国际组织

二十世纪是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世界诞生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出示了部分组织的标识图(如下)



(1)通过这些组织来认识20世纪世界局势变化的一些特点。
________和H,反映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格局。
②B和________,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反映了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________和G,反映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
④A和________,推动________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老师又出示了以下时间轴



(2)根据提示,完成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填空。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出示了以下资料



(3)如果以联合国成立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你会选择其中哪些资料?说明理由。
2022-04-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绘画中的历史
绘画作品蕴含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A.马斯顿荒原战役

(绘画作品)

B.蒸汽机车

(绘画作品)

C.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辩论的场景

(绘画作品)

D.《黄鼠狼给鸡拜年》

(漫画)

E.德国《吞下苦果》

(漫画)

F.《蒙娜丽莎》

G.麦哲伦船队中的

“维多利亚号”

(绘画作品)

H.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绘画作品)

(1)根据绘画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主题所蕴含的时间线索,完成下列表格。(填字母)
时间绘画作品
15、16世纪
17、18世纪
20世纪以来
(2)按画中信息,下图应放置在(?)之前,体现同一主题(?)
A.图AB.图CC.图ED.图H
(3)根据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内容,按照下列示例归类。
示例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绘画作品:图A、图H
主题:_____________
绘画作品:_____、_____(选两项)
2022-06-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等级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波云诡谲。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冷战的同时,整个世界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
1945195519651990
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第二次柏林危机
危机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解体
●欧盟成立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立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现象。
◆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
□1955年,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 会议。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冷战爆发后,不仅有国家层面的对抗,在文学艺术领域也针锋相对,试图占领舆论高地。


⑦华盛顿的“和平鸽” ⑧《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
2.根据内容,判断两幅漫画作者的国别。(填字母)并分析两则漫画的史料价值。
⑦______   ⑧______(A.苏联       B.美国)
3.根据大事年表,你认为二战后的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哪些重大趋势?
时间事件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
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2023-05-15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题
8 . 冷战的起源

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

材料一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协,.搞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c3凯南:八千字电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国际形势衍生出了杜鲁门和斯大林都不能接受的危机,以及双方都不能抵挡的机遇。……信仰和经历,又夸大了他们对威胁的感知和对背叛的恐惧。两个人都觉得必须有所行动,因为危机正在迫近,机遇正在召唤。

——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一美国、苏联与冷战1945-1948

材料四 西方学者对冷战起源的争论,先后出现了以下不同的派别。

正统派40年代末
——50、60年代
苏联在制度.上所具有的扩张性及对美国建立国际新安全秩序的威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反应”)。
修正派60年代中期冷战起于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误解,苏联的政策是为其自身安全服务的,并不存在所谓苏联扩张的威胁。
后修正派70年代中后期冷战不仅是由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由多个家合力而为的结果。

(1)评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冷战起源”的史料价值。
(2)结合史实,对材料四中“后修正派”的观点加以说明。
(3)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冷战起源”的众说纷纭?
2021-05-0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战争冷热。

2022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人们再次聚焦战争。

材料1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1941129日)

材料2   俄与美西方重回冷战式对峙状态,……美国借机牵引国际关系“阵营化”和“泛意识形态化”。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一些……政客……试图以应对所谓“中俄威胁”为幌子固化“大西方阵营”,推动“新铁幕”向全球扩展。

——《俄乌冲突带来国际战略态势深刻演变》《光明日报》(20230226日)


(1)材料1中的日本“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请为宣战布告中的“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为其国策”提供两项事实依据。
(3)材料2提及的国际关系阵营化,请描述“一战”“二战”及“冷战”阵营化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
(4)人们关注俄乌冲突,试图吸取以往战争的何种教训?
2023-04-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