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B.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D.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4月17日,布鲁塞尔世博会正式开幕,主题为:“科学 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共有5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原子球塔是布鲁塞尔世博会中影响最大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原子球塔内展览的就是国际核能技术的和平应用。两个超级大国的共同参与也给这届世博会增添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苏联展馆内还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座核电厂的模型和一艘核破冰船的模型。美国展馆主要展出洗衣机、洗碗机和电视等产品,天天安排时装表演,彩色电视机放映着电影《美国之游》。在本次世博会上,苏联馆和美国馆相互毗邻,是世博园区内最受关注的展馆。布鲁塞尔世博会成了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亮相的唯一一届世博会,此后的历届世博会,两国都互相拒绝参展,一直延续到1991 年。

——摘编自 周志《冷战阴影下的新希望: 1958 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特点做出合理解释。
2023-07-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1~1955年,美国先后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条约。这反映出美国意在(     
A.保持亚洲各国均势B.维护东亚地区持久和平
C.转移美苏争夺重点D.构建亚太地区反共体系
4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日思想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流行起来。八十年代中期有美国参议员将日本车的进口称为“经济上的珍珠港”,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贝克则公开宣称“我们还在与日本交战”,而且“我们就要输了”。这一时期美国反日思潮盛行是由于(     
A.反日思想的根深蒂固B.日本经济已超越美国
C.现有国际秩序受冲击D.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9年7月,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莫斯科举办。会上最吸引苏联民众眼球的是控制随机存取法电脑,它能够回答近4000个预设问题,其中被问得最多的是“美国梦到底是什么?”电脑回答:“美国梦是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自我奋斗,过上美好的生活。美国人崇尚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享有普遍的选举权。”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意识形态宣传是冷战的重要方式
D.美苏争霸重心转向科技领域
6 . 在下图作品中,联合国是个躺在床上的“病人”,站在床头的苏驻联合国代表双手按住“病人”,要“病人”休息和静养,站在床尾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拽着“病人”双腿,要“病人”起来呼吸新鲜空气和运动。该作品意在说明,当时(     

《当医生有分歧时》1947年
A.联合国成为美苏争霸的角逐场B.美苏对抗妨碍联合国正常运转
C.美苏均关注联合国的健康发展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意图未得逞
2022-06-19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50年,美国中情局在柏林创立"文化自由大会"。为了这次大会的召开,中情局为各国代表们提供秘密经费,用各种运输方式,甚至动用 C-47军用运输机,运送几百名代表去柏林。大会以"科学与极权主义""艺术、艺术家与自由"等为议题。美国的这一做法表明
A.军备竞赛呈现升级之势B.世界文化自由遭遇挫折
C.冷战已扩展到文化领域D.文化差异导致冷战兴起
9 .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声明:“这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美国将采取包括武装力量在内的任何手段来反击。”但实际采取了谷物禁运、抵制奥运会、不批准《限制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等反击措施。此举
A.旨在维护阿富汗的国家主权B.引发了美苏军事冲突
C.体现美苏之间的对峙与竞争D.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949年的一幅漫画


——摘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德国社会的预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材料二 从15世纪开始,柏林先后成为了勃兰登堡邦国和普鲁士王国的首都,1871年德国统一后,又上升为盛极一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都。冷战时期德国分裂。

柏林仍然是东德的首都。虽说和巴黎、伦敦等城市相比还略逊一筹,但其城市规模和配套设置,已经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要好得多。……德国统一后,柏林政府在城市设计竞赛中明确要求:以新的空间结构将分裂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东西两半柏林重新焊接起来;而且要能体现出德国的自由与民主,将柏林望遗成为新德国的首都。索尼等大型跨国集团把全新的柏林视为向东欧开拓市场的基地。

——摘编自玛丽·弗尔布鲁克《德国史1918-200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统一后继续选择柏林作为首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