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把苏联的崩溃与解体比喻为“现代斯芬克斯之谜”。那么,这一谜底是
A.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B.美国杜鲁门主义的胜利
C.苏联模式弊端的持续D.入侵阿富汗战争的失利
2 . “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下列标志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D.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出
3 . 冷战后20多年间,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使同盟从最初的“专守防卫”扩大到“周边事态”,再进一步拓展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日同盟关系的三次调整可以说明
A.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
B.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进一步增强
C.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缩小
D.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019-05-22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验(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反映了
A.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两极格局走向土崩瓦解
D.“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5 . 戴维·格雷斯《西方的敌与我》一书中写道:“在1947—1949年欧洲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美国在1945年胜利的仅仅几年后再次回到欧洲,并无限期地停留下来。”这一“目的”达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柏林墙”的修建
6 . 1947年4月欧洲爆发战后经济危机。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2019-03-16更新 | 1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8 . 《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9 .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二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里的“挑战”主要是指(       
A.世界多极化轮廓的显现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美苏全面冷战局面形成D.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10 .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两极格局的形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