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2)请为该图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为研究这一主题,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资料?
2024-03-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欧美的和平运动已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特别高涨。19488月,由法国和波兰的文化工作者和科学家发起,国际文化工作者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召开。1949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举行。1950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通过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195011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50年代初期,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组织下,全世界掀起了和平签名活动,签名人数最多达6亿多人。这些运动对于朝鲜战争的停火,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以及世界局势逐步由紧张到缓和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欧美和平运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初期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及意义
3 . 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4 .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这引发了人们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军备竞赛主要历程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

——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60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四   19917月,华约宣布解散……,东欧各国由于内部民族、宗教等矛盾冲突及受到外部力量威胁等因素,希望得到北约的确实安全保障。19977月,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完成首轮东扩,将己方军事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灾祸帝国”已不存在,“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而西欧外交官则认为“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

——摘编自《光明日报:北约东扩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罪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军备竞赛的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辩证评价。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的新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2-07-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以来,德国迅速崛起,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铁路法》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监督,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1839年已超过法国,50-60年代超过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钢铁行业的年增长率为30%。

——摘编自《德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面对时代的转型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材料三   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对比表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国历史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对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到90年代世界局势对德国政局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至少起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

——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之间为什么能维持“漫长的和平”。
2022-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战后都调整了国际关系,形成了新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由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最重要结果之一,就是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美苏两强主宰世界大国霸权政治秩序,它的核心是美苏关系,随着美苏关系力量对比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发展相应的变化。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材料三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能否成为材料一中提到的“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并阐述理由(只做判断,没有理由不给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两大阵营”中的核心国家“自我克制”和“激烈对抗”的具体史实各两例,指出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8月,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3年,苏联拥有了氢弹;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期。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国为之震惊,世界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轰动20世纪的新闻》《科技新纪元》《苏联又领先了》等。

——摘编自《百年世博会 影响人类进程的20大发明与创造》

材料二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当时担任美国参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并有不少学者和政界人士纷纷指责美国学校教育水平落后,指责学校教育是美国整个防御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会议员们就提出了近1 500个涉及教育的议案,并至少通过了几十个涉及教育的法令。1958年,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把教育改革与加强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国防教育法》共十条52 款,基本上都与国家安全相关。该法第一条第一款详细阐明:“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

——摘编自郑宏《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制定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重视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2023-03-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1948年4月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第一个大型的官方对外援助计划,也是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核心内容。1950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20世纪6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对外援助法案,受援区已经从西欧发达国家向亚非拉不发达地区转移,援助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美国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等。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在冷战高潮中,美国政府投入巨资在西欧执行一次秘密的文化宣传计划,史称“文化冷战”。这项计划是美国的情报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执行的。执行这项计划的主体是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它曾在3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雇用员工数十人,出版二十多种名声颇大的刊物,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并拥有一家提供新闻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公司,其任务就是让西欧的知识分子不再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倾向上接受有利于“美国方式”的观点。中央情报局于1947年成立,它从极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中广泛网罗人员,组成一支由各类人物构成的混合部队,他们既为世界注射防疫针以防感染共产主义,同时又为美国外交政策在海外获得利益铺平道路…美国间谍情报机构一直以可观的财力支持着西方高层文化领域,名义上是维护言论自由…这场“文化冷战”具有一个庞大的文化武器库,武器包括刊物、图书、会议、研讨会、美术展览、音乐会、授奖等。

——摘编自(英)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进行“文化冷战”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07-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

——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