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1 道试题
1 .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D.成立欧共体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际,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3 .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4 .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5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D.杜鲁门主义
6 .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联合起来,建立了“独联体”。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俄罗斯等11国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B.苏联已经解体
C.俄罗斯成为东欧中亚地区的霸主
D.东欧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 . “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8 . “1949年2月,美国派出底特律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对日政策
A.开始压制日本经济的发展B.由压制变为扶植日本经济
C.开始控制日本的金融领域D.彻底掌握了日本经济命脉
9 .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英国被允许加入共同市场,欧洲就有可能被大西洋组织所并吞,而大西洋组织是受美国管理的。因此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这说明(   )
A.西欧将启动一体化进程
B.法英两国竞争美国的经济援助
C.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D.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10 . 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
B.
C.
D.
2016-03-29更新 | 70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