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先后宣布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和天然气管道设备技术禁运。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后,布什政府宣布撤消相关禁运措施。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放弃对苏联的遏制政策B.两极对峙局面最终结束
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D.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2024-03-20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47年,乔治·凯南写道:“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乔治·凯南的看法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观点(     
A.延续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B.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
C.标志着美苏阵营冷战局面的形成D.加剧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8年,美苏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文化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此后,这一政策为美国历届政府继承。这反映了(     
A.美苏争霸重心逐步转移B.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
C.文化交流主导国际关系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23-03-07更新 | 253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二战后苏联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火箭上的“HATO”指的是“北约”,军人的身上都带有本国货币的符号。该作品的寓意是
A.揭露美国借北约实现自身战略的
B.凸显资本主义军事集团的内部团结
C.呼吁苏联建立对抗北约的战略同盟
D.指出马歇尔计划促成了欧洲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战后,永久中立国瑞士加入马歇尔计划,并大大缩减了同苏联的正常贸易额。同时,瑞士积极开展广泛公共外交,努力充当东西方阵营的沟通桥梁。瑞士的做法(     
A.积极迎合美国全球战略B.加速了西方阵营分化
C.有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D.缘于冷战局势的影响
6 . 自由欧洲电台是一家由美国国会出资建立的广播和通讯电台组织,它分别在纽约与慕尼黑设立了总部。1950年五一节试播.其广播员大多数选自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流亡人员,这些人在电台里号召东欧国家的人民向自己的政府提出自由、民主、独立的要求。这表明(     
A.电台广播加剧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美国和苏联展开激烈的争霸斗争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现代传媒宣传冷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纳赛尔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567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中东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对此,美国政府在外交上企图以“公正”“中立”的身份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公然破坏与英法的盟国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

面对埃及的这一决定,英法两国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15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身份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迫使其撤军。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6日宣布停火。

——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产生的影响。
8 . 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认为“对美国在欧洲利益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苏联军事干涉,而是那些可能导致欧洲人把欧洲共产党送上台的饥饿、贫困和绝望等社会因素,那些掌了权的欧洲共产党人可能会服服帖帖按苏联意志行事”。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美国
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北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D.调和法德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人们习惯上将“马歇尔计划”理解为美国拉拢西欧国家组建资本主义经济阵营的一项计划,而“经互会”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应对“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互助机构。但实际上,“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其成员国构成起初并没有特指西欧各国之意,甚至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以相同的援助,因遭到苏联拒绝而最终术能成行。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需从历史背景中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B.“马歇尔计划”的准确内涵尚无定论
C.综合学术成果即可还原历史概念内涵D.历史解释的建构根植于国家利益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二战结束后,美英中苏等国家多方协商最终认定德日为元凶国,意大利等为仆从国。但对于如何处置德日,美苏于1945年9月11日在伦敦召开首届外长会议,该会议直接将中英两国排除在外。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的抗战贡献不被认可B.美英中关系走向了恶化
C.冷战焦点是对德日的处理D.大国利益影响战后秩序
2023-02-13更新 | 22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